|梁思成“墓园”式文献展: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梁思成“墓园”式文献展: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文图片

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采用墓园式设计 。 长江日报驻京采访人员柯立 摄
长江日报8月13日北京电经过约10个月的精心筹备 , “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 , 所有展品都经过了精心挑选 , 力求展现梁先生对中国建筑理论、中国建筑教育的巨大贡献 。
|梁思成“墓园”式文献展: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文图片

梁思成领导团队绘制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剖面图 。 长江日报驻京采访人员柯立 摄
8月13日 , 策展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接受长江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介绍 , 此次展览大胆地把纪念展布置成一个“墓园” 。 苏丹解释 , 因为梁先生一生中设计了很多有名的墓碑和纪念碑 , 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 , 大家走进这个详和的、以白色和灰色为主基调的墓园式展览 , 欣赏梁先生当年的手稿等珍贵文献 , 仿佛走进黑白老照片中 , 与梁先生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
|梁思成“墓园”式文献展: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文图片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介绍梁思成纪念展策展过程 。 长江日报驻京采访人员柯立 摄
展览通过求学、治史、规划与保护、建筑设计、教育五个单元 , 集中展示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共计362件 , 包括照片、录像、图纸、模型、书信、手稿以及空间装置 , 其中就包括他和陈占祥先生为首都所做科学规划的大部署草图 。
第一单元回顾了梁思成求学的经历;第二单元介绍了梁思成先生在20世纪30至40年代期间通过广泛的田野调查和深入的研究 , 构架中国建筑史研究体系的生动历程;第三单元展现梁思成先生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思考和不朽贡献;第四单元通过设计实例来解析梁思成先生的建筑设计思想 , 揭示了其设计理念中所贯穿着的探寻中国现代建筑之路的坚强信念;第五单元展示梁思成作为建筑教育大家的成就 。
|梁思成“墓园”式文献展: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文图片

梁思成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手稿 。 展品翻拍
展览现场还揭秘了他带病参与、领导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徽等重大设计的往事 。
人民英雄纪念碑从1949年9月30日奠基开始 , 到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 , 这当中三年时间 , 负责建造工作的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征选建造方案 , 到1951年时就收到了140多件方案 。 当时 , 有的方案提出加大加高纪念碑下面的大平台 , 并开三个门洞 , 做成类似于城门的形状 。
展览现场展出了梁思成当时带病给北京市市长彭真写的信 , 信中说 , 这个方案不妥 。 最后重新确定选了高耸挺拔的方案 。 从现场展出的剖面图可以看出 ,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空心的 , 中间有通道可以上到碑顶 , 便于检修 。
|梁思成“墓园”式文献展: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文图片

梁思成和林徽因老照片吸引观众驻足 。 长江日报驻京采访人员柯立摄
这次的展览现场展出了他1967年写的一份材料 , 非常平实地陈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经过 , 历经岁月洗礼 , 成为珍贵的史料 。
展览将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持续至今年10月20日 , 随后还将到全国多个大城市巡展 。 (长江日报驻京采访人员柯立)
【|梁思成“墓园”式文献展: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