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国古代两大理论体系,解释千年帝国时代,都和一部书有关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试图证明自己统治的正当性合法性,要知道,当时没有近代哲学也没有阶级史观,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正当性合法性,他们用了什么方法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致有两种体系帮助统治者证明其统治合法性,一个“五德始终”学说,一个是“理学”系统。
而有趣的是,这两种体系都是出自一部书,这部书就是《周易》。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件事。
周易|中国古代两大理论体系,解释千年帝国时代,都和一部书有关
文章插图
“五德始终”学说的创始人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邹衍,邹衍是阴阳家的代表,他提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以五行代表国家,国家互征伐最终的成败便用五行生克来解释。
比如说,黄帝是土德,夏朝是木德,商朝是金德,周朝是火德,秦朝尚黑,则为水德,这等于说后一个朝代克制前一个朝代的属性。
汉朝灭秦,汉初仍为水德,到汉武帝改为土德。
王莽篡汉,自认自己是黄帝后裔,任用土德。
汉光武则以火德为尊,东汉尚赤,即是火德。
这套学说在魏晋之前颇有市场,曹魏代汉便是用的这套理论。
【 周易|中国古代两大理论体系,解释千年帝国时代,都和一部书有关】但是到了南北朝以后这套理论便动摇了,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乱成一锅粥,各国兴亡迅速,盛衰无凭,五德始终说便难免自相矛盾。
到了唐末五代,更是“兵强马壮者”当皇帝,纲常尽失,全乱了套。
所以到了北宋时代,“五德始终”学说便有点支撑不下去了。
周易|中国古代两大理论体系,解释千年帝国时代,都和一部书有关
文章插图
取代“五德始终”说的是理学,理学家们从北宋开始,直到南宋朱熹,始终在摸索一条区别于秦汉时代的理论体系。
简单来说,理学也承认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但是宋代儒生认为,当皇帝统治天下这种事不能以五行生克为最终标准,而应该以事实为依据,所谓事实就是“既定事实”。
但是北宋时代没有辩证唯物论,宋儒便创造了理学,太极无极化生万物,就是既定事实,而太极无极之上有“诚”或“理”,那是宇宙的本源,是物质世界的基础。
周易|中国古代两大理论体系,解释千年帝国时代,都和一部书有关
文章插图
宋儒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变革,是因为经过上千年的王朝变更,五德始终已经难以自圆其说,宋儒迫切的需要一套新理论服务于统治者。
另外,五德始终学说伴随的是谶纬,是天人感应,汉武帝下《罪己诏》就是因为他相信人间有灾难是皇帝失德导致天威震怒。但是宋朝是兵变篡位起家,这天命所归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用“既定事实”来解释就方便多了。
而且,宋朝历史上始终有强敌环伺,打的宋朝一点脾气没有,所以宋人无论如何不愿意承认这是“天命”,五德始终学说更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所以宋儒创造了理学,只要自己心里明白,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自我的修炼取代了世功,究其根源还是宋朝军事的拉胯。
周易|中国古代两大理论体系,解释千年帝国时代,都和一部书有关
文章插图
五德始终和理学体系是有矛盾的,但是有趣的是,这两套理论都是源自《周易》。
《周易》的阴阳转化的特点,六十四卦代表万物总结出五行,这是邹衍学说的基础。而理学更是以《周易》为蓝本,对整个儒学体系进行了改良,宋儒最注重的哲学著作就是《周易》,从周敦颐、程颐、张载、邵雍、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司马光到陆游、辛弃疾、朱熹没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