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壁|中国有座“圣城”,2500年来备受推崇( 二 )

鲁壁|中国有座“圣城”,2500年来备受推崇
文章插图
庙内除了大片古树,还有1500余块碑刻,内容主要是庙记、祭文等,富有历史和艺术价值。在大大小小的珍贵碑刻之外,孔庙最吸引人眼球的,便是那十根深浮雕盘龙石柱。使用龙的装饰物,本是天子的“专利”。皇帝到孔庙祭祀的时候,这十根龙柱都得用黄布包起来。生前的孔子并非王侯,死后却被后世帝皇追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庙内甚至还能雕刻龙柱。鲁壁|中国有座“圣城”,2500年来备受推崇
文章插图
儒家学说在历史上并非一直受到推崇。秦始皇时期,孔子第九代孙孔鲋就看不惯秦始皇“燔灭文章”的政策,萌生了“秦非吾友”,走为上计的想法。孤身逃跑不是难事,但《论语》、《孝经》、《尚书》等传家书简该如何处置?孔鲋灵机一动,把典籍放置在故宅壁中,用墙封闭。他舍弃少傅不干,迁入嵩山隐居授徒。尔后,他加入陈胜的反秦起义,为革命献身,卒于陈(今河南淮阳)地。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鲁恭王为了扩建宫室,拆毁孔子故居讲坛的时候,相传忽然有金石丝竹之声传出,遂发现了这批战国的大篆简策。经过秦朝一番“洗刷”,儒家传承几乎到了生死存亡之际,鲁壁古文钞本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孔子十一代孙孔安国将这批书简献上朝廷。藏书的墙壁早已不存,明代人为了纪念,就另立了一碑,称为“鲁壁”。特别之处在于,鲁壁的“壁”字上多一点,这寓意着此处的珍贵藏书,一直提醒着前来祭祀的儒家继承人,儒家传承之艰难。鲁壁|中国有座“圣城”,2500年来备受推崇
文章插图
2.孔府:天下第一家孔子有一次到庙堂参观,看到一个倾斜易覆的器皿。他说:“我听说,这叫宥坐之器,虚则倾,中则正,满则覆,人们常把它放在自己的座右。”弟子们往这一器物中注水,果然如孔子所说。水满了,它就倾覆了。孔子叹道,这世上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孔子后来被历代帝皇所推崇,但早期的孔子后人,历任曲阜县令,孔子祭祀官职,还未跻身“贵族”之列。直到唐开元二十年(734年),唐玄宗封孔子嫡长孙为文宣公。而今日我们熟知的“衍圣公”,起自北宋仁宗在至和二年(1055年)对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的封赏。只是宋代的衍圣公,只相等于八品的芝麻绿豆官。孔府真正的尊贵地位,其实始于明代皇帝将衍圣公升为一品,“班列文官之首”。鲁壁|中国有座“圣城”,2500年来备受推崇
文章插图
早期的孔府,依附于孔庙,到明代时才府庙分立。住在位于孔庙东侧孔府的,只有嫡系衍圣公一支,其他兄弟都要搬到孔府外的“十二府”居住。说是“十二府”,却并不是真的有十二个,按照族里大排行修建的实质只有九个。孔府是中国除了皇家居所以外最大的府第。大门的正上方,悬挂着明代权臣严嵩手书的“圣府”匾额。据孔府后人回忆,族里长辈说当初严嵩的女儿(有说是孙女)嫁为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的夫人,衍圣公怕她犯思乡病,便盖了仿照严嵩府邸式样的南五府,而且,孔府内不许唱《打严嵩》之类的戏。鲁壁|中国有座“圣城”,2500年来备受推崇
文章插图
占地约110亩的孔府,在明、清两朝经过多次的重修扩建,才有了今日我们见到的规模。府内有楼、堂、房屋480多间,单纯计算建筑面积,也高达12470平方米。跨入孔府进入二门,有一座重光门,名字源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御赐的“恩赐重光”匾。只有大典、皇帝亲临、宣读圣旨等情况,重光门才会开启,所以又称“仪门”。这样的门,按礼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建造,一般的官宦府邸都没有资格。孔府的规制,与其他的古代王公的衙署府第相同,都遵从“前堂后寝”的制度,集官衙、宅院、家庙为一体的建筑群。孔府大堂是办公场所,衍圣公不仅在此决策辖区事务,也会处理孔府内部的家族事务。会见四品以上的官员的话,则会在隐秘性更强的后厅。正如孔子所说,满则覆。孔子家族作为道统的象征备受推崇,在乱世中却往往颠沛流离。靖康之变后,1128年,孔子第48代嫡孙“衍圣公”孔端友带着族人,从曲阜南下,跟随宋室一起南迁到了浙江衢州。第二年(1129年),宋高宗御批孔端友在衢州兴建孔府、孔庙,这是孔氏南宗的开端。曲阜孔府的文化地位容易被人利用。抗战全面爆发后,1937年12月,曲阜沦陷之际,蒋介石特地派出军队,连夜保护当时已经17岁的孔德成逃离曲阜。孔德成离开孔府仅仅两个小时后,日军攻占曲阜孔府。孔德成的堂弟、同为孔子77代裔孙的孔德墉后来说起此事:“若孔德成落入日本人之手,后果不堪设想。起码会把他绑架至日本,供奉成有名无实的‘伪圣人’。”日本人的野心没有得逞,但他们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保持着尊孔传统。对于如何对待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曲阜“三孔”,早在日军进占曲阜之前,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高田真治就上书日本军部说:“山东作战,如破坏曲阜古迹,日本将负破坏世界文化遗迹的责任。”日本军队尊重其建议,入城后不敢贸然闯入三孔。→请横屏观看:航拍曲阜三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