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怎么写

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图文版[1]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先写事情起因: “故人西辞黄鹤楼”朋友孟浩然和作者李白在黄鹤楼辞别;再写辞别的时间“烟花三月”三月,烟花,指烟雾迷蒙;去的地点“下扬州”扬州,接着写作者的心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
可以看出作者李白舍不得让孟浩然走,但也无计于事,便目送孟浩然远去 。简单地说,应该先写的是事情的起因,孟浩然要去扬州,作者李白给他送行,在写的是作者与孟浩然恋恋不舍的心情 。
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竣工于1985年 。
孟浩然: “故人西辞黄鹤楼”诗意画李白的好朋友 。之:到达 。
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
辞:辞别 。3、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
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
陆游的《 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
5、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的尽头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诗的特色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
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 。
在理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孟浩然、李白的交情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景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