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临终前的忧虑 如何让儿子掌握皇权

对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这基本不用考虑,因为咸丰当时只有一子,也就是慈禧生下的载淳(即后来的同治皇帝) 。如此一来,自雍正朝设立的秘密建储已经没有实施的必要和可能性,咸丰不能像他的祖父嘉庆那样从容挑选皇储,也没有了父亲道光当年立储时的左右为难,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其他选择 。
咸丰死时31岁却子嗣不旺,这或许预示了大清帝国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 。咸丰当时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的是,儿子载淳当时只有6岁,显然要到至少10年以后才能亲政 。在这未来的10年中,如何才能保证大清皇权牢牢掌握在自己儿子手中,而不旁落他人呢?
【咸丰临终前的忧虑 如何让儿子掌握皇权】为此,咸丰在临终前的数十天里反复思索,左右掂量,他将朝中的主要政治力量在自己的脑海中过了一遍又一遍,辗转反侧,彻夜无眠,一时间难以拿定主意 。咸丰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六弟奕? 。奕?从小和咸丰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曾经是亲密无间的兄弟,但是,咸丰做了皇帝而奕?最终只是封了亲王 。
咸丰知道,自己的这个弟弟是有能力的,能力甚至远超过自己,如果让他以皇叔的名义来给小皇帝辅政,固然名正言顺,足以让大清帝国危木独撑,渡过难关,但是……这时,咸丰又想起了先朝的故事 。清朝的第二代皇帝皇太极死后,顺治年幼继位,皇叔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后大权独揽,妄称“皇父”,要不是孝庄太后在背后暗中操控,委曲求全,这顺治的江山险些就成了多尔衮子孙的家产 。
三岁看老,咸丰心里清楚,自己的这个儿子自小就喜好玩乐,即使他不是刘阿斗,但也决没有成为康熙的可能 。如果把辅政权交给奕?,能放心吗?在咸丰病重之时,奕?正在北京主持和局,当他听说咸丰的身体越来越坏并多次吐血之后,奕?也是心急火燎,多次上奏请求前往热河向咸丰“问疾请安” 。
奕?之所以急于前往热河,固然是出于兄弟间的手足之情,但也不乏对未来政局安排的关注 。奕?也知道,咸丰的日子可能真的不多了,他也希望能够赶在咸丰去世前面见兄长,将之前兄弟之间的疙瘩解开,免得留下终身遗憾 。
看了奕?的奏折后,咸丰何尝不是百感交集 。他想起了和奕?一起渡过的年少时光,又想起了当年竞争皇储的尴尬和自己即位后兄弟间的猜疑和抵牾 。想到这里,咸丰摇了摇头,将奕?先否决了 。他强挣着坐起身,亲笔给奕?回信:自从去年秋天一别后,转瞬已是半年有余,我也时时刻刻都想与你“握手而谈,稍慰廑念”;但是,最近我的身体实在是不行,经常咳嗽不止,有时还出红痰(痰中含血);我怕与你相见后,回思往事,徒增伤感,岂能无感于怀,对我的病实在无甚好处 。
现在也没有什么事情必须要来热河禀报,你姑且在京中好好办事,等我病好回銮后再叙兄弟之情 。从“徒增伤感”四个字中,似乎可以看出咸丰当时心境的凄凉 。或许,要强的咸丰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亲弟弟、昔日的竞争者看到自己临终时的衰状 。
毕竟,在皇位竞争中,咸丰是胜利者,但老天爷又是那么公平,身为皇帝的他天年不永,将不久于人世,而“落榜的皇帝”奕?却仍旧身体健康,可以安享岁月 。兄弟的关心让咸丰感动,但未来权力的安排却必须让奕?走开,因为此时咸丰已经选定了未来的辅政人选,那就是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人为首的八大臣班子,这一批人深受咸丰的宠信,但他们和奕?却是政见不合,一旦让奕?介入,不但不利于政局的稳定,反会起到拖累的作用 。
排除皇族宗亲、任用外姓作为辅政大臣,这在清朝历史上是有先例的 。在顺治死后,鉴于多尔衮擅权的教训,孝庄太后任命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以免皇族宗亲窃取大权 。但是,在康熙年幼之时,鳌拜也同样飞扬跋扈,专横擅权,要不是少年康熙英明神武、力擒鳌拜的话,清朝的江山恐怕也是岌岌可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