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讥讽文人之酸——读袁枚《子不语》

明清文人张岱、洪应明、李渔、袁枚、沈复等 , 常被称为“才子” 。 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 , “才气”大都源于先天 , 往往与个人努力关系不大 。 有“才”之人 , 大抵桀骜不驯 , 不走寻常路 , 言行诗文少了范进、孔乙己等普通文人的酸腐之气 。 才子不但少酸腐气 , 由于对文人群体十分了解 , 还经常深入揭露文人酸腐的心理 , 成为讥讽的素材 。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算是提示传统文人生存状态的集大成之作 , 属于现代主义写法 。 看袁枚的《子不语》 , 虽采用聊斋式的鬼狐传奇写法 , 其实和蒲松龄先生一样 , 也是借鬼狐说现实 , 浇心中之块磊 。 其中 , 多个故事拿酸腐文人开涮 , 可发一噱 。
如《文人夜有光》 , 老学究夜行遇亡友为冥吏勾人 , 攀谈中得知 , 学问大的人在鬼看来光芒极盛 , 学究好奇 , 问:“我读书一生 , 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说 , 学究胸中的几部经文讲章 , “字字化为黑烟” , “实未见光芒 , 不敢妄语” 。 学究听了大骂鬼友 , “鬼大笑而去” 。 再如《韩昌黎称老相公》 , 认为韩愈“学不足师 , 文不足师” , 直接将韩愈转化成了土地爷 , 称其为“老相公” 。
《有子庙讲书》中 , 借鬼神之口 , 将《论语》“孝弟也者 , 其为仁之本欤”中的“仁”字 , 解为“人” 。 整部书文字最长的《麒麟喊冤》一文 , 则把宋儒对古文的解读痛快批判了一通 , 并形象地写道“常见孔圣、如来、老聃空中相遇 , 彼此微笑 , 一拱而过 , 绝不交言” , 以此表达对宋儒胡乱讲解、自以为是的学术风气进行了讥讽 。
《子不语》上承《聊斋志异》 , 二者都成为文白相间汉语表达的高峰 , 也形成了借鬼喻人、借狐讽世的聊斋风格 。 蒲松龄1715年去世 , 袁枚1716出生 , 二人很有代际传递的意味 。 蒲松龄对科举制度之弊感同身受 , 常于故事中显露心中不满 。 如《王子安》的结尾 , 异史氏曰“秀才入闱 , 有七似焉”的描述 , 将文人应试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 , 实苦中作乐耳 。
《子不语》有些故事广为流传 , 人们往往却不知出处 , 比如小和尚下山的故事 , 被改编成了歌曲《女人是老虎》 , 就源自《续子不语》卷二《沙弥思老虎》 。 而《露水姻缘之神》的主人公名叫“贾正经” , 与曹雪芹《红楼梦》中“贾政”的命名 , 有异曲同工之妙 。
曹雪芹生于1715年 , 恰与袁枚同一时代 。
【|讥讽文人之酸——读袁枚《子不语》】|讥讽文人之酸——读袁枚《子不语》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