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的植物性神经分布有两个来源:①外源性神经,指神经来自胃肠道以外的其它部位;②内源性神经,指神经来自胃肠及胆道壁内的神经丛 。
(1)胃神经细胞与众不同:
在胃肠道的壁内神经丛包括两个主要的神经丛: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丛 。神经丛由神经节和节间连接来组成,节间连接散在分布形状不规则的神经节,组成图案样的网状结构 。这些神经丛自食管下端的平滑肌部起,一直延伸到肛门的括约肌部,并与胆囊及肝外胆道的壁内神经丛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局部的神经系统 。
早在19世纪初期,就有科学家建议将胃肠道这个局部的神经系统,命名为“肠道神经系统”,并建议作为植物神经系统中的,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并列的第三个部分;随着近代医学的发展,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肠道神经系统的独特性,组织连接的复杂性和神经细胞类型的多样性,确实不同于其它两部分植物神经系统 。
(2)兼有神经、内分泌双重功能
它们有什么不同呢?随着医学的进展,人们发现体内的某些神经细胞本身就具有内分泌功能,这种“神经内分泌细胞”,有神经细胞的功能,但又具有分泌的特征,这些细胞的一端(传入端)与其他神经细胞形成突触联系,会将神经冲动传递至细胞体;另一端(传出端)往往与血管紧密接触,形成神经血管器官 。它们的分泌物不像神经递质那样进入突触间隙,而是进入血液循环,以经典的激素方式影响着远处的器官 。
这种“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分为两组,一组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另一组分布于周围器官中 。在胃、肠、胰等消化器官上就有此类细胞 。
也就是说,胃神经细胞在接受到大脑传来的“情绪刺激”的指令后,会立刻引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双重反应,立刻引起胃肠蠕动的变化、消化液分泌的变化,而产生胃疼、食欲下降、上腹不适、饱胀、嗳气、恶心等症状 。
欣赏诗画治好了胃病
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情志伤胃”,因此有了胃病,重 “调节情绪” 。
宋代有个文学家叫秦官,一次他得了胃病,情绪很不好,他有一个朋友,拿着王维的画来给他看,说:“你天天看这幅画,胃病肯定会好!”他觉得很奇怪,看画还能治好病?但朋友的面子不好驳,就每天躺在床上看那幅画,看到画中山清水秀的美景,画上题的优美的诗词,心情变得非常好,好像身临其境一样,过了一段时间,胃病果然好了 。
为什么秦官欣赏王维的诗画,治好了胃病?这要说到中医的理论 。中医将人的情绪、精神功能归属于肝,例如郁闷、烦躁等症状就属于肝气郁结 。“六腑以通降为顺”,如果“肝郁气滞”、“肝气横逆”,阻隔胃之顺降,进一步影响胃肠蠕动时,就称为“肝气犯胃”或“肝胃不和”,致使“胃气壅滞”了,这样,轻者胃胀,重者胃痛;胃气上逆,则出现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症;气郁化火,则烧心泛酸;日久气滞血瘀伤络,甚则出现胃出血 。所以历代名医都说:“肝为起病之源,胃为所病之所” 。
秦官天天欣赏诗画,情绪好了,肝气舒畅,不侵犯胃了,胃病自然就好了 。
而中医药治疗胃病,更有其优势 。通过中医的“疏肝和胃”等“心身”性治疗,不仅可明显改善消化道症状,而且,由于中医有整体辨证施治的特点,因此,对急躁易怒、失眠、忧郁等症状也有一定帮助 。
“胃不适”是患了抑郁症
有一位病人,自称自己患了不治之症,而且求医无门 。
他是位年近四十,在某外资公司从事销售工作 。三个月前,他经常感觉没有食欲,饭后腹中胀气,还经常出现腹泻 。起初,以为是一般的胃肠问题或消化不良,随便吃了些助消化的药物,但病情不但未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并出现消瘦现象 。
- 国庆假期孩子的总结怎么写
- 协议离婚孩子改姓改姓怎么写
- 傅首尔|《奇葩说》傅首尔:不怕粗糙的过往,才有精致的现在
- 小孩迁户申请书怎么写
- 婴儿止泻奶粉好吗
- 孩子脸上长斑怎么调理
- 妈妈的“三分钟” 影响孩子一生
- 有效方法才能让孩子受益
- 如何让孩子不偏食
- 写宝宝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