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读后感怎么写( 四 )


他三十岁起患听觉障碍,晚年完全听不到自己作品的演奏 。这一时期的贝多芬完全像一只困兽,无法聆听世界的声音,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甚至比失明更难以承受 。
这是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他是认为,音乐的主题从来就是一种对生命的诠释,没有了听觉,更依赖思想,也许可以使音乐更富有深意 。贝多芬生活的年代正是民族和民主意识日趋增强的年代,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他也正是人们所歌颂的英雄和争取自由的最好体现 。
相对于贝多芬来说,托尔斯泰的出身要好得多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在他的大学时代,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意识到农奴制的罪恶,上流社会的腐化,他不满贵族阶级的寄生和思想的腐朽,成为家族的“反叛者”,抛弃了上层贵族地主的一切传统,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 。
这种“反叛”在《安娜?卡列宁娜》、《复活》这些作品中可见一斑,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 。之后几年,托尔斯泰在其他国家里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重重矛盾,但他又没有两全的方法消灭社会罪恶,他提出了“和谐”“博爱”和其他的宗教思想,这是两个互相对立的方面 。
托尔斯泰身材矮小,面容丑陋,衣着也经常不作变换,可以说没有丝毫作家应有的潇洒体态,纯粹是一个普通人 。但他又普通人缺乏的敏锐的视角,用以观察世态,他的眼神里透露出一个“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 。
托尔斯泰著作颇多,对俄国的文学影响巨大,但他并不只是一个文学巨匠 。托尔斯泰的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是他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
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歌颂了俄国人民英勇斗争精神,小说结构宏大,人物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从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的爱国热忱 。
虽如此,托尔斯泰在其作品中始终呼吁:“禁止任何暴力”“宽恕一切人”,这其中的“博爱”思想就有了软弱颓唐无力之嫌,这也许和他的出身有关 。晚年的托尔斯泰向往田园生活的安详,美好 。
82岁时,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名人传》中的人物,无不在说明“真”的重要,真实透露出灵魂的面孔,虚伪只是假面具而已,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只有真理才能把我们引向正途 。
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需要用奋斗来获取,而不是一夜成名 。昙花一现的成就,太不长久 。
人生三步曲 读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有感 你也许知道高尔基这个熟悉的名字,但你也许不知道这个伟大的作家生活经历 。那就请你读一读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吧 。
本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步由,作者描写了他童年、少年和大学时代的生活经历 。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
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
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 。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