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宋代尼姑访遍名山大川,顿悟时写下一首诗,只有20字却道尽人生真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这句诗词出自宋代大文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从字面上,诗人焦急地在千万人中寻找爱慕的女子,却左顾右盼不见其踪影;在诗人感到失望时,突然眼前一亮,在一角残灯旁恻分明看见了她。深层含义是可能自己一直在大千世界中苦苦追寻的人或物,实际上已经在自己身边,只是自己一直未曾留意。
文章插图
今天要分享的这首诗,出自一位修行问道的尼姑,与辛弃疾的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诗名《悟道诗》:
《悟道诗》宋代尼姑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文章插图
对于此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诗人费劲了时间精力四处寻找春天的足迹,却不见春的行踪。脚上穿的芒鞋已经踏遍了,云雾缭绕的山头,却依旧没找到。诗人失望着回到家中,却发现梅花已经开遍枝头,摘下梅花拿在手指间轻轻转动,嗅到了暗暗花香。诗人禁不住暗笑自己:自己家中满园春色,何须四处找寻。
文章插图
前两句诗句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尽日”表达了其历时之久,“踏遍”言其行程之广。描述了自己寻找春意的艰辛和不放弃。这首诗写一个尼姑四处寻春,却找不到春的踪迹。访春归来后,她从树枝上绽放的梅花,悟出了春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
作者意在通过此诗表达这样一个道理:道法自在人心之上,只是未曾发掘,所以,一切努力的求索都是枉然,甚至是南辕北辙。这位宋代尼姑久久不能悟道,访遍名山大川,却在发现自家庙门前的春梅后顿悟,她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位女禅师。
文章插图
这让我想起《空谷幽兰》一书,这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记录他在中国寻找隐士的书籍。在作品中,比尔波特提到寻访隐士之前,以为他们的处所“在云中。在松下,在尘世外”,然而现实与他的想象大相径庭。他们有的隐于闹市,有的隐于寺庙,有的隐于深山过着原始的生活。这也说明道法在于心,无关乎场所。
我想不仅是道法如此,世间事物大都如此。时逢假期,许多人外出旅游,目的地大都是些山水园林。当今社会很多人追求诗和远方,仿佛走得越远,景色越怡人。其实不然,殊不知你的远方是他人的近处。
文章插图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其实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美在于心,很多时候,任何文字描述在自然风光前,都显得无力苍白,因此,美不是去空谈的,而是去体验和感受的。
【 辛弃疾|宋代尼姑访遍名山大川,顿悟时写下一首诗,只有20字却道尽人生真谛】我想欣赏美需要一双发现真谛的眼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表达的正是这个道理。当你苦于追寻一些事物时,可能求而不得,变换角度之后反而可能会豁然开朗,你们说是不是呢?
- 春有百花秋有月!宋代高僧一首唯美禅意诗,道出人生快乐本质,心情沮丧时读读它!
- 五大名窑#有关宋代五大名窑的收藏知识
- 皇宫@他的山水让宋代皇帝爱得发狂,整个皇宫都是他的画,如何做到呢
- 焦釜&为表达“我好穷”,苏轼辛弃疾都写过大作,前者实惨,后者太调皮
- 紫绶金章&宋代的一首佳作,彰显淡泊襟怀,颈联仿佛两幅生动的写意图画
- 千千结&宋代风流才子张先,写下一首《千秋岁》,其中一句美得令人心醉
- 嫁入豪门@宋代才女写下一首相思词,一片深情感动了原配,终于成功嫁入豪门
- 周汝昌@宋代才女16岁时填一首词,问世之后就名动京城,文人莫不击节称赏
- 情状@他是宋代极冷门词人,名字却令人叫绝,一生仅存一首词,惊艳千年
- 马如飞#一首词里写下9个“愁”,能让苏轼笑哭,远不及辛弃疾的一句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