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李可染:构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山水画天地——“李家山水”

李可染用对中西文化相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完成了古典山水画向现代山水画的转型。构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山水画天地——“李家山水”。明清以来的山水画坛,古意压倒生气,师法古人笔墨成为一时风尚,这也导致了山水画坛的衰微。李可染直面自然,直写河山,而且在写生过程中抛开了传统山石树木勾被之法,大胆地将西方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引入传统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中,直观的表达山自然与自我心灵的契合之处。
画家|李可染:构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山水画天地——“李家山水”
文章插图

此幅李可染的《黄海烟霞》创作于1978年,是时他已是七十多岁高龄,仍然登上黄山,创作了这幅气壮山河的巨制。
画面创造了丰富的意境,志不在画黄山何处何景,而是写千峰竞秀,万壑藏云,墨色较重,处处见干笔,特别是云海的画法,更是体现出苍茫之气。画家的艺术个性借助于岚光水色,雾云烟霭得到更充分、自如的抒发。阳光和大气的变幻在作品中是最富于活力的因素,那浮动的、温暖的夕阳,模糊了景物轮廓的烟霞,崇山巨岭边缘上灿如金色的侧逆光;那山脚下如明镜般闪烁的水田,都直接得之于大自然,而又非对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升华了的艺术家的心灵的创造。山石的厚重与光的流转、云气的飘柔在对比中达到和谐,在统一中形成对照。正如画家经常提到的李邕(麓山寺碑)中的名句法「川浮而动,岳镇而安」,它体现着大自然的运动规律和艺术的辨证法,也由此而奠立了李可染山水画艺术既沈雄厚重又灵动、富于生命活力的特色。
画家|李可染:构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山水画天地——“李家山水”
文章插图

【 画家|李可染:构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山水画天地——“李家山水”】此幅《桥亭听泉图》李可染以造化为师,探索「光」与「墨」的变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沈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抓住了人们的视觉。而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造成的凄迷的基调所吸引。李可染的山水画,饱含了中国山河的美,又凝聚了作者对时代和自然景色的深思和深刻感受,具有博大雄浑和厚重深邃的精神力量。这力量来自中华大山大水的启发,来自创造者深厚的修养和内在的精神气质。
画家|李可染:构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山水画天地——“李家山水”
文章插图

画家|李可染:构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山水画天地——“李家山水”
文章插图

这幅《归牧图》中用墨恰到好处,墨的层次变化把牛靠在一起的身体区分得很清晰,牛背上的小主人戴着斗笠,穿的短衣短裤,他们忽然听见群鸟飞起的声音而回头观望,憨态可掬。画的后方画的是一片树林,树木密得几乎水泄不通,每棵树的枝和叶完全长连在一起了,他先用赭石加水渲染纸面,再用墨色加水层层皴染,墨和色不断变化,令人感觉到枝叶茂密。少许的留白处更觉得树林的深远。最上方赭色的天空是黄昏时落日的余晖,远远看去像在暮色中燃烧的烈火,成群的飞鸟正划过树林朝落日飞去。这些赭黄的中间色,使强烈的黑白对比中产生协调感,整个画面也融于黄昏的气氛中。这个在乡村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在李可染的笔下却变成了一首极美的诗,这就是他用感情和苦心创造出来的意境。
画家|李可染:构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山水画天地——“李家山水”
文章插图

对于可染先生来讲,漓江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其艺术生命的灵魂。此幅《清漓烟雨》是作者三游漓江后所作,或多或少寄托着画家的艺术灵感和对生活的挚爱。从画面中我们注意到这一时期的作品,作者力求以少见多,以简驱繁,表达更为生动。江帆、渔船、远山、人家,作者概括性的描绘出一个普通景色的诗境。酣畅淋漓的笔墨运用、时近时远的江帆、依溪而居的人家,尽情地讴歌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朝气与蓬勃的艺术创作力。李可染的漓江山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更高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