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书香之城”,记者实地探访老城里的“书香味”

新京报讯(采访人员 陈琳)日前 , 东城区创新出台全市首个引导支持实体书店进商场、进楼宇、进社区、进园区的“四进”专项扶持政策 , 全面开启“书香之城”建设新征程 。 通过空间对接、服务优化、宣传营销、引流增收等一系列创新政策 , 引导实体书店在商圈、社区、园区、楼宇落地开办 。
专项扶持政策不仅仅对实体书店推出真金白银的经费补贴 , 还综合实施四大类19项具体扶持政策的“组合拳” , 比如通过为实体书店的文化活动申报审批“松绑” , 甄选优秀指导项目做好供需对接与项目推荐 , 通过设立“一次性开办奖励”“连续运营一次性奖励”“品质提升奖励”“特色服务奖励”等 , 引导实体书店行业求新求变 。 创新提出开辟“四进”绿色审批通道、出台空间对接机制、建立实体书店发展联盟、提供金融帮扶、培植“书香之城”直播基地、建设5G智慧书城等创新举措 , 这些“点穴式”政策既解决实体书店发展的短期痛点 , 又打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经络” , 为实体书店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
2020年7月 ,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到东城调研时指出 , 城市既要有“烟火气” , 又要有“书香味”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北京市已连续多年将实体书店扶持列为全市折子工程和重要民生实事 , 将“万人拥有0.8个书店”列入全市“七有五性”指标体系 。
实体书店在东城区经营如何?东城区创新推出的“馆店结合”模式给实体书店带来了哪些变化?“书店+”模式如何通过“花样翻新” , 以文化业态激活“城市存量空间”?8月18日 , 采访人员实地走访了东城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书店和街区 , 探访老城里的“书香味” 。
更读书社:书店和公共图书馆共存
早上10点 , 位于隆福寺的更读书社开门营业 , 采访人员步入书社 , 一个巨大的白色破壳鸟蛋映入眼帘 , “这里是一个小小的知识分享空间 , 科技感与设计感兼备 , ‘蛋壳’也寓意灵感碰撞和知识新生 。 ”更读书社的负责人罗峰说 。
|北京打造“书香之城”,记者实地探访老城里的“书香味”
本文图片

8月18日 , 更读书社 , 顾客可以在这里买书、购物、喝咖啡、吃简餐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贵彬 摄
更读书社不单纯以书店的面貌出现 , 这里有与图书馆合作的免费公共阅读区;在书店区内还穿插着各类工艺品 , 并搭配品茶区 , 注重不同类产品的搭配销售 , 顾客也可以在这里买书、购物、喝咖啡、吃简餐 。 更读书社里共有7个区域 , 包括公共阅读区、餐饮区、活动区、潮流玩具、动漫专区等 。 动漫专区里小二楼打造成家里客厅的模样 , 在这里会进行一些访谈节目的录制 。
8月18日 , 更读书社内穿插着各类工艺品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贵彬 摄
罗峰介绍 , 东城区创新推出的“馆店结合”新模式也在更读书社有了实践 , 即图书馆和书店结合在一起 。 公共阅读区是书店和东城第一图书馆合作的区域 , 读者在这里只需交100元押金 , 就能在自助借阅机上办首都联合读者卡 , 每次可以借阅10本书籍 , 享受舒适的阅读空间 。 图书馆为这里提供不低于6000册的图书 , 同时 , 在北京其他公共图书馆借的书 , 也可以在这里还 。 “公共图书馆+书店”的新形式 , 也是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 , 以往图书馆因为基层网点少 , 只能服务周边居民 , 通过和书店合作 , 能更方便居民借书还书 , 提高了图书的流通率 。
公共阅读区是书店为丰富社区文化建设做的一个努力 , “但同时这个地方也回报我们巨大的商业价值 。 ”罗峰说 , 商业图书馆引流人们进店是很贵的 , 但公共阅读区每天至少可以帮书店引流200人进店 , 书店为这些顾客提供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 , 顾客同时为书店其他的付费业务提供转换 。 据测算 , 免费阅读吸引过来的顾客 , 至少有40%至50%会在这里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