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况字草书怎么写草书写法:
起源于周代,以封地名为氏 。在周朝初年,舜(黄帝的第八代子孙)的后人虞公烈被封于况地(今山东省境内),他的后代子孙便以封地名“况”作为姓氏,称为况氏 。后来改为况,称况氏 。这是况姓的主要起源,真正的得姓始祖 。
况姓在中国分布较广,湖北、江西、四川、重庆等省市都有分布,该姓氏历史悠久,名人也较多,明朝况钟,开国将军况玉纯,况开田等 。
2.年的行书怎么写行书用笔,一般以只用毫之全锋的三分之一为度,按笔也不宜超过二分之一 。这样,行笔时即按得下,又提得起 。
行书行笔速度,不可一概而论,应该说或迟或速兼而有之,还须视通篇之需要,虽系一字,即可快疾如风,又可迟同逆舟 。
行书在用笔上必须做到“笔笔送到”,所谓笔笔送到,就是在一个笔画运行的过程中,要使笔锋到位,不能笔肚到了笔画末端,而笔尖才到中途即挑出或折出 。这是行笔提起的关键,这笔笔送到的功夫来源于楷书笔法的功底,不然送不到位,笔画质量就差 。
扩展资料
行书写法的注意事项
横画、竖画的起笔不论藏露,都与楷则原理一致 。
横画中不承上画的露锋起笔,尤须注意,不使尖笔过多,以防笔画的单薄刻削,要使起笔处丰满厚实 。竖画的落笔先要向右切入,再按转直入,以防过于尖刻之病 。
3.【草书通常一个字对应一个偏旁符号这句话对吗】常常听到有人讲,草书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个别文字学家也认为,草书的符号并不科学,不符合文字符号性的要求 。
我们不赞同这种观点,一个简单的事实就可以说明问题:草书从产生到现在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这期间,它虽然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形体已经产生了很大变化,但至今仍被世人习用 。优胜劣汰是自然的法则,字体的应用也不例外 。
如果草书果真毫无规律可循的话,就不会给人们的识记和运用带来方便,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无法摆脱被淘汰的命运 。毋庸置疑,草书是有规律的 。
在能体现草书系统性、规律性的诸多因素当中,符号应该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这里,我们就讨论几个同草书符号相关的问题 。一、草书“符号”名称的由来 众所周知,汉字是成系统的,而不是符号的任意堆积,这是长久以来为文字学家们所公认的一个事实 。
作为汉字辅助快写体的草书(包括章草和今草)是对正体字草化处理后发展而来的,必然也是成系统的 。而且,无论哪一种草书,其字形都是可分析的,一定能够切分出一定数目的基本部件来,由这些基本部件可以组成草书的全部字符 。
草书“符号”指的正是这些基本部件 。用“符号”这个词来指称草书的部件,于右任先生应该是第一人 。
于先生在他的《标准草书释例》中有这样的说“说文部首五百四十,字汇部首二百十四,楷篆之间,已不悉合 。盖由文字演变,部首不能不有所分合,以为适应也 。
况草书组织,自为系统,增减转运之妙,更不可以篆隶绳 。标准草书所谓符号,亦即部首,以其建一为首,同类相从,理无二致也 。”
那么,为什么要称草书的部件为符号呢? 纵观整个汉字史,我们可以这样说: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就是一个象形性渐趋减弱、符号性渐趋增强的过程 。“战国时期,尤其是它的中晚期,文字已经基本上符号化了 。”
(注:王风阳:《汉字学》,吉林文史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二月第一版,第二百一十六页 。)隶变以后,隶书、楷书就更是彻底抛弃了象形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