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文化遗产|堂邑文庙( 二 )


在大成门前 , 还有一棵围径3.6米 的柏树 , 苍劲挺拔 , 独立院中 。 《堂邑县志》曾载 , 文庙前后有古柏40株 , 甚为森茂 。 此树和记载相印证 , 成为文庙古老的象征 。
文庙 , 即孔庙 , 是尊祀孔子的地方 。 孔子逝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 , 孔子故居被改建为庙 , “岁时奉祀” , 成为历史上最早的文庙 。 汉代以后 , 随着儒家思想逐渐占主导地位 , 历代统治者大力倡导尊孔 。 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 , “学而优则仕”成为士人登入仕途的主要途径 , 修建文庙之风日趋兴盛 。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40年)封孔子为“文宣王” , 故称孔庙为“文宣王庙” , 简称“文庙” 。 武则天为了尊儒 , 命令各州都建文庙 。 宋代各州府的学校与文庙合建在一起 , 以在府学学习文化 , 在文庙行尊孔之礼 。 于是兴学必同时建庙 , 既而全国各府县中多建立文庙 。 据史料记载 , 到明代全国已有府、州、县三级文庙1560多所 , 清代增到 1800多所 。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 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亚、东南亚地区也有祭祀孔子的庙宇 。 到十八世纪 , 随着孔子思想的传播和华人外迁 , 在欧洲也出现了孔庙 。 可以说文庙已遍布世界各地 。
文庙建筑风格和布局基本都参照山东曲阜孔庙营造规制 , 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宫殿式 , 东西两侧对称 , 主要建筑包括:万仞宫墙、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魁星阁、杏坛、泮池、乡贤祠、名宦祠等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