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从不同侧面集中体现了上述精神, 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给他们以鼓舞和启迪 。《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 格、语言特点,无不令后代散文家翕然宗之 。
【史记写的怎么样】从唐宋古文八大家,到明代前后七 子、清代的桐城派,都对《史记》推崇备至,他们的文章也深受司马迁的影响 。《史记》在语言上平易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把许多诘屈聱牙的古书词句译成汉 代书面语,还适当地引用口语、谚语,显得生动鲜活 。
《史记》语言多是单行奇 字,不刻意追求对仗工稳,亦不避讳重复用字,形式自由,不拘一格 。正因为如 此,历史上的古文家在批评骈俪文的形式主义倾向和纠正艰涩古奥文风时,都要 标举《史记》,把它视为古文的典范 。
《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 宝贵的经验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许多基本手法,在《史记》中都已经开始运用, 如:使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语言,通过具体事件或生活琐事显示人物性格, 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加以表现 。
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场面描写等方面都可以见到《史记》的痕迹 。同时,古代作家还从写法上探讨《 史记》与小说的关系,得出了许多精辟的结论 。
《史记》的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 。元代 出现的列国故事平话,明代出现的《列国志传》,以及流传至今的《东周列国志》 ,所叙人物和故事有相当一部分取自《史记》 。
明甄伟的《西汉通俗演义》,也 是大量利用《史记》中的材料 。《史记》的许多人物故事相继被写入戏剧,搬上 舞台,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所载,取材于《史记》的剧目就有180多种 。
据李长之统计,在现存132种元杂剧中,有16种采自《史记》的故事 。后来 的京剧也有不少剧目取材于《史记》 。
总之,《史记》成为中国古代小说、戏剧 的材料宝库,它作为高品位的艺术矿藏得到反复地开发利用 。儿子:“爸爸,《史记》是什么?” 爸爸:“笨蛋,死记就是死记硬背,不会灵活掌握,懂吗!” 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
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 。
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 。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 。
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 。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