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写的怎么样( 三 )


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
《史记》的写作 《史记》是一部纵横古今数千年的巨著 。它的出现一方面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史学家艰苦劳动的产物 。
对司马迁而言,首先是秉承遗命,继续先祖的太史事业 。他的父亲司马谈早就打算编写一部史书,但是,这个愿望未能实现 。
3.史记是怎么写出来的任何一部伟大的著作,背后都有它必不可少的历史条件,《史记》也不例外 。
先说说写史记所要具备的几个重要的条件:
第一,这个人需要有一个机会,可以读到先人记录的历史 。当然,大汉天子的藏书应该可以满足这一条件 。
第二,这个人需要对中国文化的诗、书、礼、乐以及相关的“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有深刻的认识,这就需要这个人的学问方面能有高人教授,并且自己也要喜爱 。
第三,这个人要善于文笔的修练,就是文章的组织及逻辑方面要有特长
第四,对于公案的客观判断及明辩能力 。像一个历史大法官,判定孰是孰非 。
第五,立志著书(定立了自己的志向,勇往直前)
司马迁在学业与为官方面逐渐具备了这一条件,他生活生长的环境对于他对文学及历史文化的深造及提高起到了不断促进的作用,再上他天才的文笔及最终下定决心著书的深刻原因才写成了这一部部开篇之作 。
《史记》的记录是被称得上是正史的,但是实事求是的写的吗?如果写的毫无保留那么我想这本书不会留在现在还能被我看到,或者早就被人改掉了 。伟大的作家深思熟虑做到尽量不说假话,又不能被灭族、封杀,他战战兢兢,打着当时历史的礼法与皇权也不可违背的道义开始书写 ,将古代传统的道、德、仁、义、礼作为阻挡政客诛杀的盾牌书写 。
《史记》这样书写的过程中多以礼义仁德为导,权谋诡诈则常略之不提,这样很多人读到之后也不会产生出议,而在某种意义上也维护了大汉皇权的统治 。
对于历史事件的判定:
历史上总会留下许多公案、疑案,司马迁在写这个时会在不同人物传记中写出当时不同的情境与言语,很多公案各说一辞留给读者自己去判别 。
本纪、世家、列传
将从黄帝开始到汉代当世的对历史有突出成就与影响的人分门别类的列传出书,多表功过得失,把人物的等级作了划分,也符合了大汉政权的意志 。
书 年表
将古代留下的礼乐律等书作了总结,并认真编制了年表,对后世研究历史年代,判别真伪作了巨大的贡献 。
4.一些名人对《史记》做个怎样的评价查阅了一些资料,只介绍几个著名人物对史记的评价吧: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明末清初杰出的点评家【金圣叹】,把《史记》作为“六才子书”之一,评论《史记》序赞九十多篇.他在评《水浒传》、《西厢记》中多次赞扬司马迁,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他说:“隐忍以就功名,为史公一生之心.”明末清初的【钱谦益】,他在《物斋有学集》中说:“司马氏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学者【梁启超】认为:“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一生酷爱《史记》,在《汉文学史纳要》一书中有专篇介绍司马迁.鲁迅认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因而《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的评价成为《史记》评论中的不朽名言.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特别赞赏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他说:“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一部《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1958年郭沫若在为司马祠题写的碑文中对司马迁有“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的赞语.近代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的开山祖师,《史记》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他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他还说:“《史记》虽系纪传体,却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司马迁“几乎注意到历史上社会之每一个阶层,每一个角落,每一方面的动态,而皆予以具体生动的描写.所以我以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社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