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调甫|老舍与栾调甫交往中的那些事( 二 )


栾调甫|老舍与栾调甫交往中的那些事
本文图片

老舍先生
但还有一个关于两人交往很关键的细节 , 就是栾文的题目“研国学栾氏荐老舍” 。 栾文记述:“老舍来到齐大之年 , 正是该校国学研究所成立之时 。 这所研究所是在栾调甫的积极倡议并在文学院林济青院长的大力支持下组建起来的 。 研究所的建立 , 了却了栾调甫多年想培养高级国学研究人才的夙愿 , 他在物色研究人员时 , 特地提出一个由名家、学者组成的名单 , 老舍先生就是在这个名单中 , 由林济青院长亲自出马聘请来的 。 ”
放下文中所涉其他事宜不论 , 单就老舍到齐鲁大学任教一事而论 , 此说恐难以立脚 。 老舍来齐大之前的四年时间一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书 , 1930年他转经新加坡回到上海 , 住在郑振铎先生的家里 , 并在郑家完成小说《小城的生日》 , 之后回到北京 。 没有证据证明栾调甫与在英国教书的老舍此前有何联系 , 况且当时的老舍在小说创作方面只能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 一直致力于墨子研究的栾调甫推荐老舍进齐大和国学研究所 , 不知从何谈起 。
有一条线索大概可证老舍到齐鲁大学任职的原因 , 那就是受教会组织的委托或者推荐 。 齐大的创办性质决定了它与教会组织密不可分 , 老舍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华文是由教会组织推荐 , 同样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期满到齐大任教也应该是教会组织推荐 。
至于栾文所言 , 栾调甫“在物色研究人员时 , 特地提出一个由名家、学者组成的名单” , 同样缺乏事实根据 。 不要说这份名单无迹可查 , 齐大聘任的教师来自海内外 , 绝不会是某一人所为 。 老舍编辑《齐大月刊》第一卷第一期专辟“新职员之介绍” , 其中在齐大国学研究所任职或兼职的教授、主任 , 有余浩、李云林、胡立初、彭翔生、许炳离、范瑞安等人 。 查看上述人员履历 , 没有发现他们与栾调甫先生有交集 , 研究领域亦非栾调甫熟知的墨学 。
《齐大月刊》第一卷第一期题为“国学研究所业已成立”的短消息中记载:“本校之国学研究所 , 业已成立 。 闻其内容 , 系分中国哲学、史地、文学 , 暨社会经济四科 , 每科各有主任一人 , 助理研究员一二人 , 现正分头研究 , 拟于年终刊行学报 , 藉资表现研究之成绩云 。 ”研究所并未设所长一职 , 而是实行各科主任制 , 老舍为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 。 现有可证资料 , 栾调甫1926年为文学院国文系助教 , 与其一起担任助教的还有张默生、张筱藩 , 当时的国文系主任是拔贡出身的安丘县人周幹庭副教授 。 1931年国文系教授有周幹庭(兼主任)、李云林、胡立初、许炳离、舒舍予、栾调甫 。
栾调甫|老舍与栾调甫交往中的那些事
本文图片

至于栾文中说“老舍初来齐大时 , 与栾调甫同住在东村校舍(教师住宅区)” , 老舍夫人胡絜青是这样说的:“那时他单身一人 , 住在齐鲁大学办公二楼的一个房间内 。 ”胡絜青回忆说:楼在校友门内的东边 , 坐北而南 , 是一座青灰色砖石结构的建筑物 。 包括地下室共为三层 , 老舍住在地面上二楼西头南边的一间 , 实为全楼的西南角 。 老舍在这间屋子里写出了以济南惨案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大明湖》 。 可惜小说原稿寄给上海《小说月报》之后 , 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保卫战中葬身火海 。 读过《大明湖》原稿的只有两个人 , 一位是徐调孚 , 另一位就是老舍当年的好友兼邻居张西山(张维华)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