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的迷怎么写

1.写迷宫的好词好句观象山记忆20世纪年代末到时年代初 , 我们家就住在观象山下 。
这是一幢老得快掉牙的德式建筑 , 全楼上下有几道木楼梯贯通 , 像个迷宫 。因为地势高 , 所以每逢“十.一”放礼花 , 从窗子里主可看得一清二楚 。
我们家住在一楼 , 隔墙就是观象山 。一楼的邻居都在搞“圈地运动” , 实际上已经把这个大院的“领地”分割完毕 。
在我们家的那块“圈地”里 , 养了鸡、兔和五花八门的鸟 。离观象山如此之近 , 也有意想不到的坏处 , 那就是屋子里很潮 , 院子里的石墙缝里整日水汪汪的 , 除非大日头照射在上面 , 它们显得没了水迹 , 但日头一转弯就故态复萌 。
用水高峰时自来水经常爬不上我们院子 , 我们家就尝试在“圈地”里凿一口井 , 根据观象山每日配给墙缝的水 , 估计不成问题 。借得防空洞里使用的小型凿岩机 , 挖了半个多月 , 只开凿出刚没过我膝盖的深度 , 就很难进行下去 , 可见观象山的石头之坚硬 , 邻居们都说老房子虽然老得要命 , 但跟着观象山顽石沾光(不怕地震) 。
因为这口不像水井、非驴非马的石坑有碍观瞻 , 还象征我们征服观象山的惨败 , 所以大人打算将其填埋 , 不料仅仅一夜工夫 , 石坑里就盈满清流 , 探指一试 , 冷冽入骨!那时没有电冰箱 , 夏天就将西瓜放入 , 一夜时间就变成咬一口快要冻掉牙的冰镇西瓜了 。说起来 , 早在1910年德国人便开始在观象山上建造了近代古堡式建筑 , 包括那座神奇的望火楼 。
从我看到望火楼的第一眼起 , 它的大门就没有打开过 , 我渐渐长大 , 它还停留在原来的高度上 , 城市消防根本用下着它了 , 那把铁将军已经锈迹斑斑 。观象山上的天文观象台的头盔形屋顶 , 在那些不知何为天文地理的孩子口中突然有了不雅的绰号 , 甚至还有人引申到对整座观象山的称呼上来 , 这个称号的始作俑者不可能是小孩子 。
近年 , 这种盔形已经流行在城市东部的建筑顶端 , 成为一种时尚 。有棱有角的造型特别容易产生筋骨的冷色调 , 而盔形则可将人的观感调和得温暖和柔和一些 。
父亲一位同事住在观象山北麓 , 到他家去需要连攀三个层次的石阶 , 每个层次都像课文的一个自然段落那样 , 有十多级台阶 , 当你走到一至二个层次上面时 , 都有一宽敞的停歇处(就差安上一排塑料椅了) 。他们家就在第三个层次上的小木门里 , 这里靠近观象山的一个侧门 。
【迷宫的迷怎么写】推开小木门是很开阔的院落 , 感觉上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 。这里因为当初把观象山的下坡填平 , 才能奠基造房 。
想不到在这个小木门里面 , 竟藏着这么一个大平台 , 一马平川的大平台足可以让我狂窜了好一阵子 , 那时完全推动了观象山的“链接” , 可是再推开神秘的小木门往屋子里面走 , 才发现还是没逃脱观象山的掌心 。我们家还有一位朋友住在观象一路 , 这个路口有两条道路通往观角山 , 就像观象山上披着的一条围巾的两端 。
有一天我在他们家三层楼上往窗外观望 , 结果发现还是在观象山的山坡下 , 好像他们家是悬崖峭壁的一个组成部分 , 足以吓人一跳 。2001年1月9日午夜时分 , 我就从这里的一条石路走到了观象台上 , 凌晨三点左右 , 我有幸目睹了宛如太阳的红月亮 , 只不过它比太阳的色调显得略暗淡沉稳 , 它散发出的光芒是一种迷人又稍显颓废的暗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