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把烘茶叶的器具叫“茶焙” 。据《宋史·地理志》提到“建安有北苑茶焙 。”是有名的 , 又依《茶录》记载说 , 茶焙是一种竹编 , 外包裹箬叶(箬竹的叶子) , 因箬叶有收火的作用 , 可以避免把茶叶烘黄 , 茶放在茶焙上 , 要求温度小火烘制 , 就不会损坏茶色和茶香了 。
除了上述例举的茶具之外 。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 。究竟有多少种茶具呢?据《云溪友议》说:“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 。”如果按照唐代文学家《茶具十咏》和《云溪友议》之言 , 古代茶具至少有24种 。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与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
3.茶用拼音怎么写茶
chá
【名】
茶树〖teatree〗 。山茶科(Theaceae)的一种灌木 , 有披针形的叶和芳香的白花 。如:茶圃(种植茶树的园圃);茶户(栽茶的农户 。也指茶商)
茶叶 。由茶树的嫩叶加工制成 , 供泡取饮料用〖tea;tea-leaf〗
前月浮梁买茶去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茶市(茶叶市场)
用茶叶泡制、烹制或煎制而成的饮料〖tea〗
唐人煎茶 , 用姜用盐 。——苏轼《东坡志林》
日高人渴漫思茶 。——宋·苏轼《浣溪沙》
又如:茶座(茶馆为卖茶而设的座位);茶坊(茶局子、茶局 。指茶馆)
某些由蒸发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用品〖paste〗 。如:杏仁茶;面茶
某些饮料的名称〖certainkindsofsoftdrink〗 。如:奶茶
旧时订婚聘礼的代称〖bretrothalpresents〗 。如:三茶六礼;受茶;茶红(订婚时送的礼品 , 也叫“下茶”或“茶定”)
4.铁观音八道茶序是什么工夫茶的八个过程茶叶、茶具、水、火之后就是冲工了 。
如果烹茶没有工夫 , 那也不能叫做"工夫茶" 。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 。
大约有八个过程:第一、治器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 。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 , 是一个预备阶段 。
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 , 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工夫 。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 , 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 , 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 , 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 , 应立即将砂铫提起 , 淋罐淋杯 , 再将砂铫置炉上 。
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第二、纳茶打开茶叶 , 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 , 分别粗细 , 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 , 再将细末放在中层 , 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 , 纳茶的工夫就完成了 。
所以要这样做 , 因为细末是最浓的 , 多了茶味容易发苦 , 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 , 分别粗细放好 , 就可以使出茶均匀 , 茶味逐渐发挥 。纳茶 , 每一泡茶 , 大约以茶壶为准 , 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 。
如果太多 , 不但泡出的茶太浓 , 味带苦涩 , 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 , 一泡以开水之后 , 舒展开来 , 变得很大 , 纳茶太多 , 连水也冲不进去了 。但太少也不行 , 没有味道 。
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 。神明变幻 , 由此起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