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论文怎么写( 二 )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 。
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 。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 。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 。
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 。
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
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 。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 。
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 。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 。
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 。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 。
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 。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 。
3.如何写高职中药学论文中药文化概论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发表于: 2007-9-06 15:11 作者: 天南星 来源: 山东药学技术网 中药文化 底蕴丰富 说 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 。
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 些误识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 。
这里,择其要者,略加论述,以飨读者 。其一,毒药非“毒” 追溯到远古神农时代,《淮南子·修务训》中这样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二毒 。”由此,古代把所 有治病的药物泛称“毒药” 。
《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 。”在古人看来,是药三分毒,实际上是指药物的特性;后来才用以专指毒性较 大的药物 。
《医学问答》对此有解释:“夫药本毒药,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 。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 。”
医圣张仲景更有精辟之论:“药,谓 草、木、虫、鱼、禽、兽之类,以能治病,皆谓之毒”,“大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 。”神农一日而遇七十二毒,是说他一日之中,辨别了 70余种药物的特性 。
药之特性,用对了可以治病救人,用错了就会伤人害命 。对中药,一言以敝之,就是用毒药治病 。
神农尝百草的本草,是一种勇于探索的伟大 义举,是一种舍生忘死的高尚行为 。无怪对起步于先秦、成书于东汉、历经几百年、融汇了几代医药学家的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第一部中药学巨著,作者们宁肯要隐去 自己的姓名,而冠以“神农”之名——《神农本草经》,除了受托古之风的影响之外,恐怕也是对这位中华民族药物学的圣祖的一种纪念吧 ! 由此不难看出,“毒药”一词的丰富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