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甲骨文怎么写( 五 )


教材所提供的三个线索,如同三扇窗户,充分展现了汉字的独特与神秘,为学生投入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如果学生以往学习汉字更多只是满足掌握一种工具,停留在会写、会用的工具层面,那么,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则是立足一个更为高远和开阔的背景,让学生从宏观上历史地、审美地去感受和发现汉字,那必定是一段充满新奇与快乐的精神之旅 。
单元导语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学生从一开始就可以介入学习活动,让他们根据教材提供的路径搜集材料,然后课堂里一起交流、分享 。
因为各人理解的角度、掌握的资料有差异,通过课前活动,教师可以了解到开展学习活动所需的知识准备状态、兴趣投入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水平,为接下去的分组活动提供参考 。会听、会看、会说话的汉字 从活动目的看,《有趣的汉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汉字的造字规律和方法 。
我们都知道,汉字造字上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 。汉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尽其摹形拟声功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摹、抓住特征的再现表达特定的意义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汉字是反映和表现世界的一种方式” 。同音多字,几个外形迥然不同的汉字有着相同的读音,这是汉字特有的现象 。
活动提示要求学生查找具有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等 。体会通过谐音的表达,可以达到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的表达效果 。
比如说,通过猜字谜来领会汉字象形、指事和会意等造字方法,显得富有意味,耐人寻味 。再比如,关于汉字的起源,阅读材料里提供了仓颉造字的传说,但就汉字的起源来说,她有不同的版本,而这个传说通过介绍仓颉造字的过程反映了汉字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就烙上象形的特点 。
在学生们展示不同版本的汉字起源说的过程中,不妨引导学生来比较一下,传说各有不同,但是有没有相同之处呢,而相同之处就是汉字固有的特点 。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阅读材料,课本上的字谜不妨让学生先猜一猜,说说猜的过程和想法 。
有谐音的歇后语不妨让学生读一读,引导学生注意把重音落在谐音的音节上,体会表达之妙 。而阅读仓颉造字这一传说时,可以围绕仓颉造字的方法和过程以及人们为什么会接受他创造出来的字等方面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深入讨论,对汉字产生更深的理解和体验 。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学习,才能充分发挥活动的价值,使综合性学习真正成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汉字之趣,趣在她的音、形、义,趣在她独特而有意味的表现方式 。
作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种表现方式,汉字其实是长眼睛的,她观察、再现、描摹着这个世界,汉字是有耳朵的,她倾听、接纳、记录着这个世界 。随着活动的 。
7.山字的甲骨文怎么写:“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 。
“宣”,指地气,徐锴注“山出云雨,所以宣地气”;“有石而高”是指“地气”产生于高高的石山之上,王筠注“无石曰丘,有石曰山”;“象形”,徐锴说是“山”字“象山峰并起之形” 。可见,“山”字的本义不是指山,而是指有石头的山项上可视的“地气”(山岚);因为最古老的“山”字“象群峰并起之形”,因形转意,后来“山”字才富有山的含义 。
老虎洞山顶上的那块巨石活象“群峰并起之形”的“山”字,其山在连山小平原又相对地势较高,看上去常常有白色云烟状“地气”产生,与“山”字的起源特征完全吻合,于是我们认为中国的“山”字是连山的古人发明的 。“山”字发明在什么年代呢?这涉及到中国文字起源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