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韩非子:文胜于理则浮

【韩非子|韩非子:文胜于理则浮】韩非子|韩非子:文胜于理则浮
本文图片
图片来自于网络
战国时代 , 百家争鸣 , 韩非子是法家代表 , 他在书中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 叫秦伯嫁女 , 也叫秦女嫁晋 。
这里的秦伯是秦穆公 , 秦穆公与晋献公联姻 , 以利秦国向东发展 , 秦穆公的女儿怀嬴先是嫁给了晋怀公 , 后又嫁给了晋国公子重耳 , 重耳由于国内的纷争流浪在外 , 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即位 , 重耳便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 我们今天还用“秦晋之好”这个成语来描述两家确定了婚姻关系 。
秦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时 , 不但陪嫁了大量的首饰及服装 , 还陪嫁了七十个穿着华丽的婢女 。 谁知到晋国后 , 晋国的公子喜爱那些陪嫁的婢女 , 却看不起秦伯的女儿 。 晋国人议论说 , 秦伯把本应用在装饰女儿身上的精力 , 用在了装饰陪嫁的婢女身上 , 装饰婢女的本意是为了显示女儿尊贵的身份 , 增加其魅力 , 使晋国的公子更爱她 , 但秦伯的做法喧宾夺主、舍本逐末 , 反而使该受关注的人受到了冷落 。
这故事是韩非子为了讲道理而编的一个故事 , 与历史事实是有出入的 。 韩非子还讲过一个故事 , 叫买椟还珠 , 也叫楚珠鬻郑 。
一个楚国人打算把自己一颗漂亮的珍珠卖出去 。 为了卖个好价钱 , 他想到要将珍珠精心地包装一下 , 有了高贵的包装 , 珍珠就显得更珍贵 , 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材 , 请手艺高超的匠人做了一个匣子 , 而且用高级香料桂椒把匣子熏得香气扑鼻 。 在匣子的外面 , 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 , 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 , 看上去 , 闪闪发亮 , 实在是一件精致非常的工艺品 。 然后 , 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匣子里 , 拿到市场上去卖 。
到市场后 , 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匣子 。 一个郑国人将匣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 , 爱不释手 , 终于出高价买了下来 。 郑人交过钱后 , 便拿着匣子往回走 。 可是没走几步 , 郑人就回来了 , 楚人以为他后悔了 , 要退货 , 可没等楚人想完 , 郑人已走到楚人的跟前 。 只见郑人将匣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 , 您将一颗珍珠忘在匣子里了 , 我是特意回来还珍珠的 。 ”随后 , 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 , 一边往回走 , 一边继续欣赏着木匣子 。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 , 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 , 可是没想到 , 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物品的价值 , 令楚人哭笑不得 。
南朝时期的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 , 对韩非子的这两个故事做了扼要概括和贴切点评:“昔秦女嫁晋 , 从文衣之媵 , 晋人贵媵而贱女;楚珠鬻郑 , 为薰桂之椟 , 郑人买椟而还珠 。 若文浮于理 , 末胜于本 , 则秦女楚珠复在于兹矣 。 ”刘勰由秦伯嫁女、买椟还珠这两个故事 , 总结出了一个道理:如果文饰淹没了所讲的道理 , 形式胜过了所表达的内容 , 抓了次要的 , 丢了主要的 , 取舍不当 , 那么秦伯、楚人的故事就会层出不穷 。
◎本文原载于《文摘报》(作者蒋光宇) , 图源网络 ,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