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民国女性服饰文化与现代女性服饰文化的关系和运用( 二 )


女性|民国女性服饰文化与现代女性服饰文化的关系和运用
文章插图
认识上的偏颇:旗袍作为民国时期女性服饰文化的代表性式样,在中国女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代的女性服饰文化发展中,尤其是近些年的现代服装发展中一味追逐西方时尚,忽略了对中国女服的传承,认为民族的反而带有“土气”的印象,使旗袍这种服装样式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现代女性对于旗袍在认识上的偏颇:首先,作为现代的大多数时髦女性,一般会认为旗袍的造型过于夸张。在现代社会,对于旗袍不恰当、不考究的运用,令公众对于旗袍的印象停留在只有饭店的迎宾小姐、或者宾馆坐台女才会穿着旗袍,令旗袍的发展误入歧途;其次,近年来旗袍的着装造型的群体中以影视明星居多,她们打扮隆重出席国际场合、主持节目等等,这些旗袍造型往往较为夸张,目的是凸显视觉效果,有的造型大胆、有的色彩、材料搭配冲突,抓人眼球的同时令人心生退意,认为旗袍在一些日常的正式场合不适宜穿着。这些旗袍的穿着场合不适宜显现旗袍本身的韵味和旗袍独特的气质,反而只是截取旗袍文化中露或者西化的部分,要么开叉很高,要么下摆很短,用料也相当不讲究,所以,难怪重庆冯氏旗袍大王第三代掌门人冯继清会感慨到:“旗袍在当下在走向堕落”。总之,旗袍这种高雅的服装形式在现代的认识上呈现了一种偏颇,将旗袍的档次两极化,认为以旗袍为代表的民国服饰文化不具备现代服饰意义;但实际上,端正对于民国女性服饰的认识与态度,对我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研究意义重大,随着我国国家的开放和与世界的接轨越来越紧密,我国“民族的”服装样式正备受国际时尚界的亲睐,深入挖掘民国女性服饰特别是旗袍的文化内涵,对于弘扬我国服饰文化十分重要。传统手工艺上的退步:批量化生产线的普及,令手工定制旗袍的经济效益大为减缩,因此,传统手工艺渐渐衰败,这也是旗袍在现代女性服饰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从各类报刊杂志中,或者是民国传世照片中可以看出,曾经高贵、典雅、精致是旗袍的代名词;虽然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令女性服饰文化的整个节奏是向朴素、简洁发展的,但是民国社会的服装手工业者分类十分西化,有一群专门从事旗袍制作的师傅们。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意义重大,中国的旗袍大师李霞芳也曾经说过,工艺是旗袍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中国旗袍服装精美绝伦,其精妙就在于中国旗袍融合了西方工艺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元素,一件旗袍需要镶、嵌、滚、盘、绣等一系列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缺一不可。【 女性|民国女性服饰文化与现代女性服饰文化的关系和运用】
女性|民国女性服饰文化与现代女性服饰文化的关系和运用
文章插图
所以,对于旗袍的高评价不仅仅在于服装本身的视觉符号和文化表征,同时还在于它的精湛工艺,对女性身体的拿捏。但是遗憾的是,由于现在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线的批量化操作,以及人们对于服装大量、快速的需求特点,现代的服装师傅很难专注于旗袍的传统手工艺的研究,这在客观上导致了服装工艺上的退步;同时“快时尚”的风靡也在主观上令服装设计师忽略服装结构和工艺上的细节,两者皆为造成旗袍在现代女性服饰文化发展过程中手工艺退步的原因。结语旗袍作为民国女性服饰的代表性式样,在客观上也有其不利于现代社会继承与发扬的弊端,原因在于民国时期的极致发展令旗袍造型的时代定位感过于强烈,不利于融合于现代社会。20世纪的20到50年代,是旗袍的鼎盛繁荣时期,整个社会的审美统一性令以旗袍为代表的近代女服发展到极致,但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国内社会政治原因令国人对革命的空前热情荡涤了旗袍曾经恬淡、浪漫的生存空间,一些单调的款式和色彩占据人们的选择范围,而旗袍造型则因为不适应于社会的要求与呼吁而被禁止。总结而言,旗袍的发展因为多种原因出现断层,当我们再看到旗袍,时代的反差令人更多的回忆到民国的时代而并没有与现代的传承、沿袭,似乎在一味的走复古的老路。虽然现代旗袍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尤其是近年来,例如《花样年华》、《金粉世家》等影视作品的带动令旗袍风尚随之升温,似乎又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但是,旗袍的再发展与再创新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始终无法令多数现代人再走入那段岁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