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 二 )

明月|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
文章插图
在浩瀚如烟海的文学长河中,“月”一直带有着思乡之意,也寄托着离人的相思之情,从古至今借月抒情的诗歌数不胜数。中秋词里的“月”,时而光辉皎洁,时而雅致清冷,时而月色残残,但是文人笔下的这一轮明月,总是带有一种空灵意境,这是独属于宋代文人的雅致文学。宋人的审美倾向皆偏向于“雅”,他们不是唐朝那种张扬的繁华,而是一种细腻精致的典雅之美。前人写月,都在表达离人之愁,故乡之远;宋人写月时,是一种“月是人非”的苦涩,也是一种“旧时月色”的惆怅,更是一种“千里共婵娟”的失意。宋朝人爱“月”,他们更爱用月来表达自己哀怨缠绵的情感,因此,读宋朝人写月的中秋词,总能够读出生命的沉思与悲歌。“月”在这些悲歌之中充当了导火索,苏轼有许多与中秋有关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中秋》,皆是借中秋之夜抒发个人感怀的经典之作。这两首词的意境十分类似,有着“玉宇琼楼”的梦幻美景,又有着难以化解的愁绪。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既是对于家乡的思念,也是对自己仕途多舛的伤感。明月|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
文章插图
秋日的这轮月亮,远比其他任何一个世界的月亮更加带有悲情。每次提到秋季,人们所要能想到的就是一切繁华落幕,人生迟暮所带来的“悲”。前文中所提秋分祭月,更是将这两种悲情联系在一起。这样子的中秋节,似乎也就带上了一抹悲情色彩,当这一天结束,满月之夜逝去,接踵而至的便是带着肃杀之气的秋日。这中秋庆典如此热闹,更像一场一年之中的最后狂欢,这也是为何宋代文人专门借着中秋之月大做文章。中秋词之“嫦娥”“嫦娥”也是文人笔下最常提到的一种中秋意象,它是“月”的另一种代称,也是一种独立意象。嫦娥出现在宋代中秋词中,大多时候还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她在诗词中有着多种称呼,“婵娟”、“素娥”等都是她的化名。嫦娥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带着孤寂、哀怨色彩而来。《搜神记》一书中,明确记载了《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神话,所以在唐代的诗歌中,读者所能读到的嫦娥形象,都是一个孤寂落寞、独守空闺的美貌怨妇。行至宋代,文人笔下的嫦娥形象,又发生了拓展与转变。她不再是单纯的一个怨妇,而是一位可以和宋代文人精神相契合的女性化意象。明月|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
文章插图
宋代词坛,虽有以辛、苏二人为代表的豪放派,可是整个文坛主流仍以婉约派为主,这是因为宋代文人总是在政治上失意,他们被贬官、流放,被朝廷排斥、打击,被效忠的统治者所疏远,所以宋代文人总喜欢用“怨妇”、“弃妇”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仕途失意。嫦娥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典型怨妇形象,她身世漂泊,与家人天人永隔,这种孤独落寞的处境,与那些失意的文人骚客极为相似,因此,嫦娥才能宋代中秋词意象中,占据重要地位。中秋词之“桂花”“桂花”这一意象,也在中秋词中较为常见。宋词中的“桂”,一指桂花,二指月亮。每个秋季,正值金桂飘香,十里之外都沉醉于桂花的香气之中。伴随着皎洁明月,八月十五一家人团聚,在香气中赏月,更是一件雅事。所以中秋词从来不缺乏桂花的声音,“桂花影里年年见”、“桂子风前笑语香”,桂花带着香气在宋词中蔓延开来,不仅让词更加具有意境,同时也给中秋词添上了一缕甜蜜芬芳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