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在较为冷僻的地界深度打捞巴蜀的人物与事功” 蒋蓝马平等深析庞惊涛《看历史》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张杰
蜀地丰饶的历史滋养了众多优秀的书写者,庞惊涛是其中之一。2021年,他的历史随笔集《看历史:大区域视野下的人文观察》,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深度打捞以蜀地为中心的大区域历史为宗旨,重点关注了李白、杜甫、王维、长孙无忌、阎防、文彦博、苏轼、范寮、张栻、陈廷敬、乔大壮、易顺鼎等数十位历史人物的蜀地履踪和幽微心史。
随笔|“在较为冷僻的地界深度打捞巴蜀的人物与事功” 蒋蓝马平等深析庞惊涛《看历史》
文章插图

庞惊涛给读者签名
这本书也得到圈内人士的高度认可。8月21日下午,在成都举行的《看历史:大区域视野下的人文观察》签售分享会现场,作者庞惊涛,出版人黄立新,作家马平、蒋蓝、韩玲、贾登荣、袁远、饶友君、林赶秋、赵琨、彭卫锋等众多到场嘉宾,围绕“历史创作中的温情书写”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研讨,深入挖掘这本书的价值内涵,并由此延伸到对历史写作的种种思考。
随笔|“在较为冷僻的地界深度打捞巴蜀的人物与事功” 蒋蓝马平等深析庞惊涛《看历史》
文章插图

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
聚焦隐藏在历史背景里的小人物和小事件
书中带我们用微观历史视角,去聚焦那些隐藏在历史背景里的小人物和小事件,从而更能触摸历史的质地。比如范寮和黄庭坚的关系问题,文彦博和蜀锦的问题,乔大壮代表的文人抗战,诗人的十五岁现象,古代人物头像与实际年龄不符的现象等。作者对区域性和侧重点细致的田野考察功夫,也凸显作者对史料的充分掌握和运用,更见出了大区域和小历史等学术话题下,具有个人趣味的独特的选题视野。
随笔|“在较为冷僻的地界深度打捞巴蜀的人物与事功” 蒋蓝马平等深析庞惊涛《看历史》
文章插图

庞惊涛、蒋蓝,马平
清代乾隆年间的诗人黄仲则,一生困顿不遇,留下风华绝高的《两当轩集》,在唐宋诗的笼罩下,一峰突起,成为支撑清诗与唐宋诗并论的重要力量之一,对后世的郁达夫、钱锺书等杰出诗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广为传诵的佳句有“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人同听雨谁千古,天放看山又十年”、“花月即今犹似梦,江山从古不宜秋”、“讵有青乌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等。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大诗人,其留存下来的画像却是“左手执卷帙,右手垂于长袍后”。庞惊涛在当天的活动现场谈到,黄仲则这画像颇让人不接受之处就在于其面相过于偏老,“以黄仲则死时35岁计,画像中的黄仲则蓄须留胡,本已偏老,其眼角眉鬓密布之皱纹,丝毫不像一个35岁的人,更像是一个60岁的老人”。
随笔|“在较为冷僻的地界深度打捞巴蜀的人物与事功” 蒋蓝马平等深析庞惊涛《看历史》
文章插图

庞惊涛
庞惊涛展开严谨地历史考据,并分析出个中原因。他认为其中的一个原因是,黄仲则后人在委托画师为其造遗像时,可能有意让其显老,留给后世一个“蔼然长者”而不是壮年早逝的形象。此所谓画补遗憾,以免“触景伤情”。透过《看历史》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有别于散文随笔群体风格的一种重在彰显历史想象的“混搭美学”。文中写道:“老过其实际年龄,这在今天的民间语境里,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评论,大家更愿意接受’看上去比照片更年轻’的评价。但放在黄仲则所处的年代,再结合其个人悲酸艰窘的命运,他留给世人的形象,老过其年或许是让其后人及其喜欢他的读者都更愿意接受的一个心理安慰吧。我们在画像里,为苦命的诗人增寿吧!哀动于衷,情融于笔。画师下笔的时候,大约是这样想的。”
蒋蓝马平剖析庞惊涛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