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评论怎么写( 四 )


应该说,大纲已经讲得比较清楚了 。
第一点,我们面对的材料是“一段论证”,而不仅仅是一个观点,也不仅仅是一堆论据 。而是一个从结构上来说,比较完美的一段论证 。它既有论点,也有论据来支持它 。
第二点,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着手:
1. 评它在问中使用的关键概念:概念是否清晰,概念是否被偷换 。
2. 评它的论据:论据是否成立;论据是否足够;论据是否与结论相关;有没有更有利于结论成立或削弱结论的论据 。
3. 评它的论证方法,论证逻辑:该论证方法是否合理 。
4. 评它的论点:论点有何影响 。(该点由本文作者补充而来,仅供参考)
以2003年的真题为例,我们来看看评论文到底该如何写 。
蜜蜂和苍蝇
如果昏暗中你把6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你会看到:蜜蜂不停的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和它们超群的能力,才使得它们走上灭亡 。
在我们周围,很多企业现在仍然充当着蜜蜂的角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
企业的生存的环境可能随时变得不可预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企业中的蜜蜂们随时会撞上无法理喻的“玻璃之墙” 。企业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赋予这种变化以合理性,并带领企业找到做出困境和危机的办法 。“组织”的本意是稳定自身的直接环境,从混乱中理出秩序,但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不断的试错比有序的停滞好得多 。
在不违背原文意思的前提下,我们来简化一下上述论证:有一实验表明,在瓶底面向光亮的环境下,长于试错的苍蝇能求得生路,而不会试错的蜜蜂只有思路一条 。因此,处在复杂多边的环境下的企业应当像蜜蜂一样不断试错,以求得生存 。
按照大纲的要求,显然,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写 。
1. 评它的论据:实验未必可靠;即使可靠,它也很不充分,不足以支持文中的观点 。
2. 评它的论证方法,内在逻辑:内在逻辑显然有问题---苍蝇试错活了下来,所以企业也应该经常试错 。人毕竟不同于苍蝇,它们的生存环境不同,“智慧”也不相同 。
3. 评它的论点:论点有何正负影响 。强调试错的观点在带来更多创新的同时,会增加企业成本 。
6.评论文章怎么写 要作文今天读完汪曾祺散文,感触较深 。
一是学到一些理论知识 。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国汉字的独特性和意义,他说中国汉字是用来看的,不是说的 。许多诗歌一朗诵就没有以前的东西了,所以他反对朗诵诗歌和散文 。他主张一字一字的认真扣字眼,沈从文的《边城》不到七万字,但写了半年 。汪曾祺的散文同样从一个一个的字来看没有什么独特 。但当放到一起那种行云流水的洒脱真的很奇妙 。他主张刻画人物不应该描写太多,而应该从环境、声音、颜色等各个方面进行描写和烘托 。如何组织文章?他说他是先在头脑里面对整个文章有了轮廓以后才写的 。要先有个整体的构思 。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静坐时想出来的 。
二是他的散文风格朴素、简练 。人人看了都会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师承了沈从文的特点 。虽然朴素,但那是一种文学修辞,文学语言,不是方言,没有在语言上的研究和大师的本领,是写不出那样的文字的 。汪曾祺也说到老师沈从文、老舍他们是怎样练字的 。汪曾祺本人家学渊源深厚,爱好广泛,上小学时,他的祖父就给他教《论语》,写小论文“义”,这就相当不错了,我上小学时,除了会放羊、掏鸟窝之外,文化的东西是绝缘的 。汪曾祺散文我觉得最值得称道的是那种“真”,一点没有矫揉造作的嫌疑 。是真情、真语言 。尤其是那种语言真是难得,是应该让我们这些后辈好好揣摩的 。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现在好多人写的文章喜欢辞采华丽,但内容空空 。不舒服,很令人别扭,不真实 。由于爱好广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 。草木性灵、历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风土、艺术文物…….都有涉及 。但最真的是写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对师友、家世、父亲、母亲等的回忆文章写的最美 。令人陶醉,表现出他的善良、和蔼、真实 。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对父亲的回忆,父子之间是那样自由、平等、融洽 。《我的母亲》中对三位母亲的回忆 。虽然两位是继母,但却充满了感情和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