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铭在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广泛使用的?

墓志,是古人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有韵语结尾的铭叫墓志铭 。墓志铭通常为两部分:序文称为“志”,北朝隋唐多用骈文撰写,宋元明清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铭”则用韵文写就,主要是对逝者的悼念和赞颂 。
(志盖正方形,边长66.5厘米,厚9.5厘米 。志高67厘米,宽67.5厘米,厚8厘米,篆盖“明诰封骠骑将军神枢八营参将鸣寰马公墓志铭”4行,行5字 。两侧题“后世陵谷变迁,仁人君子见而掩之,幸甚!孤子马弘祖等泣血谨告”3行26字 。首行题“明诰封骠骑将军神枢八营参将鸣寰马公墓志铭”20字 。志文凡35行,满行34字 。四边镌卷叶纹 。)
墓志究竟起源于何时?学界至少有五种说法:
一是“秦朝说” 。1979年末至次年6月,秦陵考古队在始皇陵封土西赵背户村发掘了32座秦代刑徒墓,清理出残缺废弃的墓瓦文共计18件19人(内有1件刻2人信息) 。这些约公元前221至210年刻写下的文字内容很简单,多为记录刑徒的姓名、籍贯 。这批秦刑徒墓瓦文,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墓志 。
二是“西汉说” 。此说主要见于文献史料,如清代学者叶昌炽《语石》引王昶《金石萃编》说:“《西京杂记》称前汉杜子春(约前30-约公元58年),临终作文刻石,埋于墓前 。《博物志》载,西京时,南宫寝殿有《醇儒王史威长之葬铭》 。此实志铭之始,今皆不传 。”
三是“东汉说” 。在学界,1929年在洛阳东北郊出土的东汉延平元年(106年)《贾武仲妻马姜墓记》,由于记死者姓名、家世、生平事迹及死葬日期甚详,被认为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用石头刻制的墓志 。学者罗振玉曾为之题跋曰:“汉人葬记前人所未见,此为墓志之滥觞 。”(《辽居稿》) 。考古学家马衡、赵万里等也都主此说 。
【墓志铭在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广泛使用的?】在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有16块“东汉刑徒砖”,全国服劳役的人都派驻到洛阳做苦力,死后就找块砖头刻志记铭,记录了刑徒的部属、刑徒性质、狱所名称、刑名、姓名和死亡日期等简略内容,与死者尸骨共埋 。比如其中一块“东汉少府若卢砖铭”上书隶书23字,文为:“右部无任少府若卢髡钳徐孟延平元年六月十九日物故” 。朱晓辉认为,刑徒砖的发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挺人性的” 。
四是“魏晋说” 。自东汉建安十年(205年),曹操“以为天下凋敝”下令禁碑,又因战事频繁、政局动乱,以至许多墓葬被盗 。黄初三年(222年)魏文帝下诏,决定取消墓地上一切设施和标志 。也许是世人追念亡者之情仍望有所寄托,于是产生了将地表刻石埋入墓中的墓志铭形式 。
五是“刘宋元嘉年说”,以往论及墓志起源大多据此说 。这是因为早年出土于山东益都的南朝刘宋大明八年(464年)《刘怀民墓志》,是现在已知的最早自称“墓志铭”的石刻 。在这块方形石刻上,首题直书“宋故建威将军齐北海二郡太守笠乡侯东阳城主刘府君墓志铭”,且志文、颂文俱全,直接证明了这类墓志文字的性质 。清代端方《陶斋藏石记》卷五云:“刘怀民志作于大明七年,适承元嘉之后,此志铭文字导源之时代也 。”
(韩谦,兰州人 。天启二年进士 。任宿松(今属安徽)知县,革除鲁、芦诸税 。调溧阳(今属江苏)知县,除漕运陋规,平反冤狱 。升重庆知府,治理征敛之弊,百姓拥护 。王世楠,兰州人,万历四十年举人,湖广永兴(今属湖南)知县 。单浚,兰州人,万历四十三年举人,北直隶饶阳(今属河北)知县 。此志记述马德家世及其戍守兰州以北长城沿线,防御鞑靼侵扰的军旅生涯 。马德(1571-1623),字性之,号鸣寰,兰州人,早年随父宁夏游击马跃龙(见前《志圹铭》)镇守朔方,因军功从小旗长至神枢八营参将,万历间随临巩兵备道荆州俊征战,荆誉为“干城之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