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东山上的堰塘

胡开全/文 图片由作者提供
“锦里城东邑 , 高原十六乡 。 江流分不到 , 天雨降为常 。 ”这是宋代灵池县县令潘洞在一次到洛带求雨后 , 所写的《圣母山祈雨诗》的开头两句 。 东山上岷江、沱江支流发源地流径短、水流量少 , 加上田土多为保水性差的黄泥巴 , 使水源严重不足 , 求雨是常事 。 东山客家人传统生活和农业用水以拦河堰、堰塘、冬水田居多 , 第一次上东山的人戏称为“去吃糖(塘)水” 。
拦河堰“保风水”
俗语说:“多收少收在于肥 , 有收无收在于水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 而“风水”在东山就是指水源 , “保风水”就是保护水源 , 留住雨水 , 注意利用季节河流筑堰蓄积雨水 , 保持堰塘和冬水田的蓄水量 。 客家族谱经常记载祖训 , “堰塘、河堰春开秋闭 , 早扎河堰 , 碾子塘田亦宜封闭 。 不具天年干旱 , 均一律行事 , 可以保风水 , 亦可以保全国课” 。 “保风水”还要兴修和维护水利设施 , “提钱培补堤埂 , 疏通水利” 。 如果自然环境没有天然水源 , 必须自己建造一个水源出来 , 如老屋前面的月池 , 或屋旁边的小水塘等 。
【风水|东山上的堰塘】拦河堰主要目的是蓄水和抬高水位 , 如大草坪村的过水堰、清水堰;大梁村的疙篼堰、烂冲堰等 。 河堰修筑 , 常是富家大族合商出金出力共建 , 水自属宗族共有 , 清明前后各家用龙骨车引水上高地灌干田 , 同族早定用水规矩:各户排次 , 先高田后低田;又依照各户田亩多少、出资(或劳工)多少 , 分配用水量 。 当此时节 , 区内坝丘从河堰沟地伸延到丘坡 , 串成一条条车水长龙 。 因堰低田高 , 如梯依节提水 , 所以水车通是两人脚踏的高架水车——龙骨车 。
沿河堰两岸 , 也有异姓人家 , 平时生活用水不计 , 在这栽插稻谷急时 , 需水灌田 , 则事先向对方族长提出请求 , 议定“用水金”(一亩水金谷两斗) , 同时日期安排在他本族灌田完备之后 。 龙骨水车属大型农具 , 普通佃农没有 , 只田多大户农家购制 。 少地农户用水时节只好租用 , 租金大约日金谷四、五升 。 它一天可提水灌田1至2亩 , 以上下两田高度而多少有变 , 如上下田高在1尺5寸以下 , 车人既省力 , 又灌田两亩不少 。
河堰一年一小修(岁修)、三年一大修 , 时间在冬至之前 。 “岁修”主要淘沟泥 , 清渠槽 , 以保次年蓄水及泄水通畅 , 三年大修则彻底深淘污泥 , 培补河渠通道 , 加牢河堰堤基石礅等 。 “岁修”及三年大修 , 由族长确定日期 , 事先通告 , 族内各家应出人工数亦早有规定 , 常年不变 。 三年大修河堰 , 视为宗族大事 , 有的还要查历书 , 选定宜于动土的黄道吉日 , 在堤堰前杀鸡、燃烛敬河神 , 这天为上工地劳动的众人加餐 。
堰塘的命名
传统的堰塘与现在的池塘、鱼塘差别较大 , 相对拦河堰更稳定 , 既解决生活用水 , 又解决农业生产用水 。 大部分堰塘修在排洪沟上游 , 方便集水和放水 。 堰塘名称因其形状、典型标志物、出资或所属家族等来命名 。 如按形状命名的有:双巴堰、贾家双巴堰 , 中间加埂分界 , 分成两块;牛角堰(有2座) , 形状类似牛角 , 进水口窄 , 弯曲着向前 , 到出口埂变得开阔;四方堰 , 地势好 , 非常方正;裤裆堰(有2座) , 进水口有分叉;瓢儿堰 , 一头大一头小 , 且有弧度;上天平堰、下天平堰 , 大部分堰塘底部呈凹形 , 形似大铁锅底 , 因此有叫锅底堰的 , 但天平堰却比较特殊 , 堰底比较平坦 。
按典型标志物命名的有:石桩堰(有3座) , 有记录用水量刻度的石桩;高笋堰 , 堰塘旁边浅水区出产高笋 , 清甜可口 , 可以生吃 , 也可以炒菜 , 另外可能还有诸如鸡嘴莲等水生植物;双流(漏)堰 , 就是有两个漏引 , 排水快;柏树堰、桑树堰 , 就是堰埂上有柏树和桑树;兰草堰是出一味中药兰草 , 主治滋阴清肺 , 化痰止咳 。 用于百日咳 , 肺结核咳嗽 , 咯血等;千弓堰、万弓堰 , 弓是传统丈量地亩用的器具和计算单位 , 两端距离是五尺 , 也叫步弓 , 千弓、万弓指堰塘的周长 , 但万弓有夸张 。 按家族命名的有:汤家堰、张家大堰、赖家大堰、刘家河堰(有2座)、方家大堰、俞家大堰、黄家大堰、卢家大堰、周家堰、望家堰、周家大堰 , 这些堰塘跟很多老房子对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