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家|杜牧 青春痴绝处, 山西杏花村!

要是有人对唐诗的知名度做一个排行榜,那么这首诗绝对能进前十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曰《清明》,作者是杜牧。几乎所有的识字华人,皆能背诵此诗。一公元825年,即唐敬宗宝历元年,在长安长大的杜牧,从陕西蒲城出发,踏上了去往山西的旅程,满脑子的诗与远方。这一年,他23岁,风华正茂。这一次的游历,杜牧先后到了山西的潞州(长治)并州(太原)汾州(汾阳)等地。这可不是我说的,是杜牧自己说的,不相信者可去查阅杜牧留下来的著作《樊川集》,专注于唐史研究的文化学者吕世宏对之也多有论述。风萧萧,雨飘飘。山一程,水一程。激情在心中燃烧,青春是团火。杜牧为何要来山西?一是实现其政治抱负,一是探访其曾祖父生活与工作过的地方。唐穆宗(唐敬宗的父亲)长庆元年(821年),河北三镇再次抗旨,形成了割据势力,朝廷无力征讨。唐敬宗一即位,青年杜牧突发奇想,他要游说驻在潞州(山西长治)的昭仪节度使刘司徒刘悟收复河北三镇,满怀激情地写了封《上泽潞刘司徒书》,还专程送去。刘悟是官场老油条,根本不把毛头小伙子杜牧放在眼里。没聊几句,直接拉黑!出师未捷,壮志难酬,杜牧很伤心。算了,去实现第二个愿望:寻曾祖父的足迹。杜牧的曾祖父是谁?曾担任西河郡太守多年的杜希望!此君在西河郡太守任上颇多建树,在干部群众中很有威信,并且死于任上,大诗人王维的诗《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就是歌颂杜希望的。西河郡在哪?其实就是汾州。唐朝时几易地名,先叫汾州,后改称西河郡,后又复名汾州,反正都是指的今山西吕梁汾阳市这块地方。二杜牧的曾祖父的人生很彪悍,祖父杜佑则更厉害,官至宰相,撰有《通典》二百卷,考溯了历代典章制度。杜牧的父亲与伯父也都在京城长安为官,家宅正居长安城中心的安仁坊,显贵无比。杜牧一出生就是锦衣玉食,妥妥的官四代。对于自己的家族,杜牧一直颇为自得,他曾写诗夸耀家中的万卷藏书,很不低调。正是由于有如此身后的家学底蕴,才会有以后惊艳了时光的杜牧。要到汾州,须先经过并州(太原),再从并汾路去往目的地汾州。在并州,杜牧写下了慷慨悲凉的《边上闻笳三首》:“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杜牧的另一首诗《并州道中》,写于并州通往汾州的并汾路上。此时,是早春,此诗表达的是旅人的凄苦之情。清明快到了,汾州就在前方!于是,一首传唱千年、经久不衰的伟大诗歌即将诞生!这首诗,只能诞生在汾州(今山西汾阳),因为只有此地,才有冠绝天下的美酒。只有如此醉人的美酒,才能催生出这样伟大的作品。三杜牧在到达汾州境内时,时值清明,细雨如梦,雨丝中似乎夹带着淡淡的酒味——与诗词同属一脉的清香。汾州的杏花村,是中国酒的故乡。此地盛产的汾酒,历史极其久远,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这个酒名。正史《北齐书》中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信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宋《北山酒经》记载“唐时汾州产干酿酒”,说的都是汾酒。杜牧诗兴大发,突口而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民俗水墨画。很多人从这两句中读出了一种清愁,而我则读出了一种清欢。人间至味是清欢。接着杜牧又吟出了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酒家|杜牧 青春痴绝处, 山西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