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培养 决定孩子一生

近年来 ,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备受关注 。据调查 , 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高达13.91% 。在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 , 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 中国大城市儿童有7%~20%存在各种类型的人格障碍或心理疾病 。本该拥有花样年华的青少年 , 何以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人格危机?心理卫生专家的分析和建议 , 或许能唤起全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足够重视 , 纠正大家对于孩子教育理念的一些偏差 。——编 者
小杨是一名13岁的初二学生 , 因父母忙于做生意无暇管他 , 从小由奶奶养大 。奶奶视小杨为心肝宝贝 , 给他很多零花钱 。整日零食不断的小杨因此养成了爱花钱的恶习 。小学时 , 他经常因为钱不够花而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习惯 。进入初中以后 , 小杨开始经常说谎 , 好发脾气 , 不愿接受父母和老师的批评 , 而且 , 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 , 好支配和指责同学 , 缺乏同情心 。有一次班级大扫除 , 他故意将水泼到清扫过的地面 , 还哈哈大笑 。为此 , 同学们都远离他 , 他几乎没有朋友了 。
许多心理障碍根源就在儿童时期
小杨到底怎么了?他的父母焦急地找到医生 , 询问中充满着困惑和无奈 。医生告诉父母 , 孩子目前的情况属于“品行障碍” , 很容易导致成年后人格变态和犯罪 。
的确 , 心理异常、人格变态与恶性事件及犯罪关系密切 。近几年来 , 从刘海洋事件到马加爵事件 , 以及屡屡见诸报端的各种学生自杀、杀父弑母、残害同学等案件 , 几乎都能从当事人身上看到病态人格的特征 。据广州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统计 , 3828个咨询病例中 , 10~29岁的青少年学生占66.35% , 病态人格的咨询病例则占了87.5% 。广州的一项调查表明 , 有人格障碍的学生比例在逐年上升 。来自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 , 中国大城市儿童有7%~20%存在各种类型的人格障碍或心理疾病 。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人们普遍对心理健康开始关注 , “抑郁症” , “焦虑症”大家已经不再陌生 。然而 , 儿童心理问题尚未引起重视 。殊不知 , 许多的心理障碍根源就在儿童时期 。
生活的艰苦 , 感情的折磨使一些人走入歧途 , 行为失控;而大部分人可以调节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掌控复杂的事件;更有不少人激励和升华了自己的心理状态 , 重新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 成为了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的佼佼者……同样的环境 , 同样的遭遇 , 人生境况迥然不同 。究其原因 , 关键在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强弱”和“人格的健全与否” 。而决定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健全的决定因素在于心理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时期心理是否健康 。
重躯体轻心理 , 重智力轻能力 , 导致青少年心身发展不和谐
现阶段 , 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 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 , 正如媒体报道的那样 , “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如此多的时间、金钱和心血” , 而事与愿违的是 , “中国的孩子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对如此多的问题:自私、任性、好吃懒做、不讲礼貌、没有规矩、缺乏理想……”研究表明 , 独生子女常合并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任性娇气、脾气暴躁、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在独生子女中较为突出 。当今独生子女教育 , 重躯体轻心理 , 重知识轻能力 , 重智力开发 , 忽视人格培养的倾向极为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