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环境描写怎么写( 二 )


再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开篇这样写道:“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将小说悲凉的气氛烘托了出来 。4、自然环境描写能契合人物心理,衬托人物性格,甚至支配着人物的行动 。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同现实中的人物,总活动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与其所处的环境势必构成相依相存的关系,因此,从不同角度衬托人物,便成了环境描写的基本功能 。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
正衬的突出特点是环境同人物和谐一致,社会背景、自然风光、气氛与色调等与人物的性格、命运、言行组成和谐的艺术画面 。反衬是根据相反相成的道理,偏偏创造一种与人物形成反差色调的环境,以便更突出地渲染人物的命运、性格、心理和感情 。
因此在赏析小说景物描写的相关文字时,不能仅将其视作纯粹的景致,同时还应关注其与相关人物之间的关系 。如“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
(孙犁《芦花荡》)这段自然环境描写置于老英雄护送失利之后,应该说不止是风凉夜凉,更重要的是人心凉了 。他惭愧,觉得“没脸见人”,准备暂停护送 。
的确如此,自尊心极强的他没有按原计划去实施护送任务,而是待了一夜并邀二菱次日来看他的复仇行动 。可以说,这段环境描写不但衬托 。
3.求小说中的经典环境描写《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堪称经典: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展开情节、渲染气氛和表现人物性格都起一定的作用 。
在景物描写上,紧扣回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二字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
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 。
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些描写,使读者对当时的风大雪紧,留下了具体深刻的印象 。
景物描写虽着墨不多,但或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均起到了推动情节层层发展、逐步引向高潮的作用,同时也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 。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古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冷落的气氛,而草料场上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烘托了林冲的反抗怒火 。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如何写好能渲染气氛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
例如:“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白杨》首段便交代了地点:使人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为下文爸爸的沉思做了铺垫 。另外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也是如此 。
二、渲染气氛 。例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另外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
而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