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观众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注意的是画面,但解说词的作用仍不可忽略 。在某些情况下,解说词还占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
画面与解说词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必然影响节目的整体表现效果,即使再优美的画面也弥补不了“文不对画”的缺憾 。当然,有些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即使没有多少解说词,也没有影响观众对节目内容主题的理解,那是因为仅有的一点儿解说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产生的是指点迷津的效果,而再多用上些解说词倒显得画蛇添足了 。
如果我们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那么解说词就是绿叶了,多么好的画面就如同漂亮的花一样,没有绿叶的陪衬也会失色不少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的作用如此,怎样才能把解说词写好,使其真正担当起“绿叶”的作用呢?我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和努力: 一、对采访对象的详实了解、深入体验是写好解说词的前提 。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就好比电视采访人员没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解说词的 。
现在,有些电视采访人员采访,拎起摄像机就走,扛上摄像机就拍,只注意画面质量,不去深入采访,解说词是在人家准备好的文字材料上圈圈点点了事 。更有甚者,干脆将报刊上发表过的文字拿来,“造就”了一篇解说词 。
这样的解说词毫无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没有任何深度和广度,这样的电视节目又怎能赢得观众呢? 前期的深入采访对后期的解说词的写作非常重要,没有这个过程,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就不可能写出让观众信服、感人的解说词 。这就像作家、画家为创作必须去体验生活一样 。
没有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某种生活的经历,而只坐在家里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 。因此说,亲临新闻现场、深入采访,尽可能多地掌握素材和信息是写作好解说词的第一步 。
二、融入真挚情感、表达真诚的内心世界是写好解说词的关键 。有了深入细致的第一线采访,这就为写好解说词奠定了基础 。
而在你真正动笔写解说词之前,首先要充分思考,围绕专题片的主题进行构思,然后一气呵成 。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把你在采访中和采访后的感受、观点表达出来 。
必须把自己的感情世界融入其中,将内心的情感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写出来 。可以相这种境况下写出来的解说词也定会打动观众的心 。
相反,同样是在作一个电视专题节目,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如果没有打动你的心或引起你的兴趣的地方,你肯定不会写出打动观众心的解说词 。只有你对采访对象、镜头中所表现的内容或你想说明的事物感情真挚、兴趣十足、关心专注,这样你写出来的解说词才会感染观众 。
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文学艺术修养是写好解说词的根本 。有人说,前期采访我也很认真,坐下来开始写解说词我也很投入,可写出来的解说词就是不能打动人 。
我想主要原因那就是文字功底欠缺了 。头脑里没东西,肯定倒不出“货”来 。
如果知识面广、文字能力强,那语言的组合就会很顺畅,文字的表述就如同源涌般溢出 。因此,要写好一篇解说词,必须有文学“细胞”,善于用文字语言表述、描绘所解说的事物和画面 。
现在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很少讲究遣词造句、语法修辞,而更多的是些公式化、简单化、不生动、干巴巴的文字罗列或一些数据排序充斥整篇文章 。有的就是一篇工作报告或总结报表,就连播音员配音时读起这样的解说词来都感受乏味得很 。
这样的专题节目若受看才怪呢? 一篇优秀的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不一定是运用了多少排比句、多少古文诗句、多少成语典故,更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但它首先应当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很有味道,集语言的新鲜性、评说的深刻性和文字的可读性于一体 。通篇文章的语言美感与画面镜头的艺术美感结合得完美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