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明白我心众生心,根本是不可得,处处空灵,般若的机用始开,开了灵机,那实相自然而见 。所以读般若经,不同余书,切不可咬文嚼字,在字音上、字句多少上和四句偈上打算,反使灵机窒碍了 。
四句偈,是说一行,梵文无行,总成四句,就说有一行也够了,只要你通达其义,能够活用活参,随时随句,可以玩味,得其神妙 。经要多读,文句熟了,熟了之后,不拘何句,触机即发,听讲时,点到哪一句,忽然明悟,这才是真受用 。
倘不解义理,如同嚼蜡,一无滋味,又有何用?所以一面读,一面要明解经中义趣,那就近了 。近是近于世用了 。
每日试验,用在人事上,久久不觉同化,妙用自然而启 。般若妙机,以前世种植善根,今生自会启发,心无所执,心自灵活,不同凡见,自然入圣 。
这全是般若的功行,切不可看轻了他 。凡未曾深达实相的人,也往往好谈般若 。
因为功夫不深,不觉流入于妄谈般若的病 。譬如初学医的人,粗知药性,乱开医方,不觉误了人命,此切切不可 。
但考其原因,也由于夙世有过一点根器来,否则也谈不出 。加以自己无明我见,夹杂在内,自误误人,添诸罪业,此不可不防 。
所以般若剑,弄得不好,伤了自己,杀了人,还不自知 。若要辨别这个毛病,须看出言吐语,是不是有我见在内,是不是有名心法执在内,是不是合凑对方的机而说 。
如其人不可谈而与之谈,是妄 。可与谈而不与之谈,也是妄 。
自己不可与人谈而谈,是妄 。自己可以与人谈而吝法勿谈,也是妄 。
自己未明其义,见人谈般若无从测知而亦妄加批评,都是妄 。至于般若,是圆融无碍,不得著一点心,何况有骄慢心名心胜负心夹杂在内,只看他多所诤论,好世智强辨,即是妄作 。
所以要谦虚,不可自大 。佛对须菩提说,你成了四果,所修由须陀洹至阿罗汉,自己以为有果可得,有道可成否?倘 。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