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以哲学来回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哲学到底是什么?哲学总被认为是遥远的、艰深的 , 甚至在实用主义至上的时代是无效的 。 也许是为了给哲学正名、也许是为了顺应这个时代的写作方式 , 最近出版并受到关注的许多哲学书都采取了一种更适合大众传播的方式进行表达 , 这些写作不再拘泥于那些概念、学派 , 而是希望以哲学来回答日常生活中的困境和问题 。
【|荐书|以哲学来回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普莱希特《认识世界》:哲学的非现实魔法
《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是德国哲学家普莱希特面向大众读者所写作的哲学史的第一卷 , 从西方哲学的发源地小亚细亚海岸 , 一直到中世纪后期的修道院和书斋、教堂和大学 , 一代代著名哲学家轮番登上历史舞台 , 对世界、对自我、对生活进行着探寻与思考 。
本文图片
不同于一谈起西方哲学中的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就让人觉得艰涩与味同嚼蜡 ,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哲学书 , 甚至在一开篇就破除了关于哲学的迷信、主动消解了伟大:
书中从那幅拉斐尔最著名的壁画《雅典学院》讲起 , 这幅画中呈现了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58位学者名人 。 作者普莱希特在解读时则指出这幅名作的诸多吊诡之处:首先 , 27岁的拉斐尔接受委托画画时对哲学一无所知 , 他被教皇尤里乌斯二世要求在他的一座新建的住宅的房间中绘制壁画 , 而这幅画中所聚集的古希腊哲学家们从未信仰过上帝、此刻却济济一堂地聚集在这里装点教皇的新房;而58位学者的形象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神圣和准确 , 通常被认为是赫拉克利特的那位学者有着拉斐尔的重要竞争者米开朗琪罗的容貌 , 而柏拉图则有着达·芬奇的面容 , 甚至拉斐尔自己也出镜 , 他处于画的右前部边缘处 , 戴着深色头巾 。 拉斐尔遵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的习惯 , 把同时代的人偷偷放到历史题材的画中去 。
虽然《雅典学院》在后世频繁被提及 , 也被认为是表达“艺术永远在追求崇高的理性精神 , 永远在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的典范 , 但是在其创作之初 , 不过是“人物和观念在象征与假装之间来回闪烁” 。
而离开这幅画 , 梳理古代文献 , 我们也会发现古代的非基督教文献中只有千分之一留传下来 , 也就是只有大约3000个章节;图书馆目录中出现的大约150位古希腊世界的悲剧诗人中 , 我们今天仅仅还有其中三位的几部作品;具体到个别的诗人 , 亚里士多德的那些他决定不予发表的文本反而留传了下来 , 他公开发表的那些东西 , 几乎全部都遗失了 。
作者认为 , 由此 , 《雅典学园》误导我们看到的那种一览无余的清晰性 , 在研究古代和中世纪哲学的过程中从没有获得过 。 而当我们从远处向哲学的这些开端投去带有情感色彩的目光时 , 这种情感在一个充满激情的时代里找不到任何倚靠 。 因此 , 我们大可以从西方哲学不那么思想化 , 而是非常人性化的起源处开始自己关于哲学的旅程 。
陈嘉映也谈道:“哲学起于日常 , 但超越日常 。 在追问意义和真理的过程中帮我们发现问题 , 社会的问题 , 人的问题 , 时代的问题 , 宇宙、人生、自然等之间的关系问题 , 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 ”《认识世界》中呈现的是一幅不同于教科书的图景 , 作者在书中首先呈现的是对一切的怀疑与思辨 , 作者在前言中写道:
人们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危险中——即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和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视为某个特定的哲学流派或者思想学派的代表 。 然而如前文提到的 , 按照他们的自我理解 , 绝非如此 。 他们不像后来的哲学家那样 , 努力强化自己的标签、自己的历史身份 , 而是围绕世界整体而努力 。 柏拉图既不属于柏拉图学派 , 也不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 。 笛卡尔不为笛卡尔主义锻枪铸剑 , 而是为探索这个世界费心劳力 , 别无他选 。 对于一部哲学史的作者而言 , 这就意味着 , 要万分谨慎地避免对历史做出归类、贴上标签 。 那种分类编目的做法常常极为轻易地就掩盖了他真正想要揭示的东西 。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云韵!斗破苍穹萧炎是一位渣男有了萧潇以后,他确实改变了很多
- 职业教育|这三类工作适合性格内向的人,不用能言善辩,也可以获得稳定收入
- 人生@“十宗罪”极致语录:最有哲理的28句话,句句精辟,写尽人生!
- 和田玉籽料|明以前 和田玉籽料受沁 玉纽扣 扣子 五个
- 老人|“天才儿子”已出院回家!父亲最新回应:这些心里话以前不敢讲,现在他接受了,我的心也放下了......
- 教师|难以挣脱的“穷人定律”,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更加青睐这些职业
- 画种!难以逾越的极限素描,燃爆你的视觉神经——达斯卡尼奥的黑白世界
- 陆游#陆游蕴含哲理的一首诗,第二句成千古名句,道出了命运的奇妙
- 青少年|新华全媒+|以刀代笔,壳上舞蹈——蛋雕艺术献礼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