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峰|数百件工艺美术作品亮相国博,以现代语言与历史“对话”

新京报讯(采访人员 张畅)工艺美术作品是彰显中国特色的艺术瑰宝 , 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历史价值 。 8月24日 , “知者创物——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暨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二届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 中国美术家协会向全国征集遴选和特邀的近270件/组作品和观众见面 。
整体上看 , 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是本次展览的显著特征 。 艺术家们自厚重历史中汲取灵感 , 以创新手法加以诠释 , 尝试用现代的语言与历史“对话” , 在碰撞与交融中让古老的符码焕发新的内涵 。
本次展览设在国博南8、南9展厅 , 展期预计1个月 , 之后将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展出 。
一件织绣展现丝绸之路上的传统工艺
“传统与创新是两个问题 , 有时又是一个问题 。 没有创新 , 传统无法生存;没有传统 , 创新便失去了根基 。 ”上世纪80年代 , 我国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庞薰琹在《传统与创新》一文中作出了这样的阐述 。
当下新时代 , 工艺美术工作者们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 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情 。
据介绍 , 本次展览分为“才‘雕’秀出”“千‘漆’百趣”“细‘织’入微”“绚‘璃’多彩”“尽善‘金’美”“赏心乐‘饰’”6个部分 , 展示了近270件/组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遴选的优秀工艺美术新作以及部分知名艺术家的特邀作品 。
其中一件织绣作品名为《大匠丝路》 , 以丝路“百工匠作”为主题 , 运用长卷形式描绘了在南北丝绸之路上的传统工匠技艺场景 , 其中包括手工艺制作、贸易通商及风俗文化的生活画卷 , 同时描绘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采珠、贸易经商及造船工艺等 , 展现了人们在海上漕船、海舟等运输工具上运载丝绸、陶瓷、香料的情景 。
浦峰|数百件工艺美术作品亮相国博,以现代语言与历史“对话”
文章图片

潘鲁生、着着作品《大匠丝路》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浦峰 摄
还有一件漆器名为《园林·共时的窗》 , 主题表现江南园林独特的空间意象 。 画面上几组互为图底、带有漏窗与景框结构的墙体组合 , 以及要素形象之间的叠合、转折、纵深、渗透等时隔时透、忽隐忽现的时空效果 , 体现了古典园林“透明性”空间设计的精妙之处 。
“心手合一”的创作理念
此次展出的作品坚持“心手合一”的创作理念 , 既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 又注重现代美学的艺术表达 , 不仅使古老的媒材和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美人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最新尝试和探索 。
在展览作品的征集和遴选过程中 , 组委会遵循了八个原则和要求 , 分别是:与特定环境保持密切联系 , 较好地体现栖居地环境、习俗等特质;紧密关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 充分反映传承和改良在地手工艺的文化动力与精神;与在地经济发展、生活品质转换以及生活美学提升等方面保持一定的契合度和发展潜力;倡导心手合一的创作 , 强调关注现实生活 , 体现手作的“匠心”与“匠魂”;蕴含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工艺特质;注重细节 , 追求完美与极致的工匠精神;体现再造之美、重生之用;鼓励传统手工资源的艺术跨界整合与形态重塑 。
浦峰|数百件工艺美术作品亮相国博,以现代语言与历史“对话”
文章图片

吕旗彰作品《浮出水面》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浦峰 摄
“这次的展览非常有意义 , 因为中国的工艺美术展有很多 , 主导思想基本是靠艺术作品创作 , 通过美学精神的传递 , 来展示当代的工艺模式 , 不过其他行业的工艺美术和民间的工艺美术是不一样的 。 ”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主任潘鲁生表示 , 这次走进展馆 , 观众能发现很多新材料、新工艺、新理念以及新作品 , 这就是继承了中国传统工艺和中华美学精神 , 同时倡导艺术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