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朋怎么写评论( 二 )


可能是我们的文艺评论传统长期受压制的缘故,我们对评论文学其实没什么概念,可我们却又条条框框的很 。我看过N多风格的评论,有浅显型的,重点在拉家常 。也有艺术型的,观点鲜明略带刻薄 。我的评论空间似乎要大一点,有些是很感性的随笔,或者是一些抒情文字 。还有一些理论研究,几乎属于论文性质了 。当然习惯看某方面的人可能看其他类型很看不习惯,因为看习惯随笔的会觉得别的都没个性 。看惯论文的会觉得没有专业术语和脚注就等于没深度 。
我也写过一些比较长的,比如《忆幼集》《观吾集》很感性,而《反思集》《放目集》却有点不够活泼,严肃了一些,当然我尽力回避将他写成论文的样子 。如果我用上很多专业的词汇,并附上引用句子的出处,会有人心悦诚服 。但是我估计这帖子也没人看了,这就是网络文字的局限,我要是将这些文字拿去投稿,估计人家会说:“稿费这么好骗啊,你还嫩点 。”
以前老的报告文学之类的评论感觉很像在上课 。有时代背景,接着还有故事大纲,中心思想和具体分析 。这样写可以,但并不是金科玉律 。长期这样写很容易将自己框死,作茧自缚 。通常阅读和观看之后,我都会想想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譬如在文学方面或许是别人的写作模式,可能是文字能力,也可能是纯感受 。一个好的作品可以谈论的东西很多,但是应该谈论的是感动自己的那部分 。填充式的面面俱到可以表达自己,但是绝不会是一篇好的文字 。
很多人都觉得写作需要很深厚的知识做铺垫 。当然有理论基础是件好事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知识的盲区,在一个不涉猎的领域内,懂一点理论知识还不如一点不懂来的要好 。很多人在刚涉猎文艺历史哲学(包括美学)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豁然开朗大彻大悟的感觉,以为都了如指掌了,却不知道自己学习的不过是众多流派中的一种 。每一种流派理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是推到极致都会变的很荒谬 。
写文章怎么写并不重要,最重点的是是否言之有物 。说到这个“物” 。里面有太多的奥秘 。由于我们生长在一个“统一思想,统一口径”的大环境中,很多读者都喜欢去寻找跟自己相同的观点,一旦意见相左,便会反应很激烈 。一个人写东西,别人不同意他的观点很正常,但很多人会因此而伤害人 。其实不必,你有不同意见尽可以发表,在网络时代已经没有人可以垄断话语权 。但只要没有高度统一的政策,这个世界上就会有形形色色的不同意见 。如果一个人不能适应言论自由的环境,他最好躲开这个环境或者自己创造一个言论统一的小环境 。
十几年前的评论文学,沦为说好话的宣传 。现在有些人为了惊世骇俗,故意来唱反调,其实两者心态是一样的 。真正的评论,最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感受没有对和错,感受一定有反对者,但感受有讲道理和胡说之分,有常态和奇态之分 。很多被别人叫做愤青和毛毛的人,他们的文章大多人都不会苟同,但他们自有他们自己的逻辑 。我不同意他们的结论,但我欣赏他们独特的视角 。
一个评论者的真本事不在于人云亦云,而在于发现别人的疏忽 。当《黄金时代》无人问津的时候,就有少数人一直在为他呐喊 。说《红楼梦》是优秀作品,没人会觉得你是天才 。(我不鼓励唱反调)好的评论者该勇推遗珠,当你看到一本好书,一篇好文,而别人却无人问津,这时候你就该勇敢的把他的好给说出来,而且当你得到认同后,那种快感可以说是无以伦比的,而且介绍好东西给别人,也是一件责无旁贷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