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大诗人杜牧是怎样一步步变成“官场变色龙”的

杜牧之所以今天还被大多数人知晓,是因为他的诗歌 。然而当世的杜牧,却是一个政坛人物,他的理想也不在寄情山水,而在兼济天下 。杜牧的祖父杜佑乃大唐名相,一生留下相当的政治业绩 。但杜牧在50年短暂的生命里,不仅几无耀眼的政治作为,而且还一度迷失人格,退化为“官场变色龙” 。
就杜牧的才华而言,他本可以在政坛上有所作为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群中,能武的甚少,而杜牧就是凤毛麟角的能文能武者 。他不仅写得一手好诗,而且还懂兵法 。
杜牧对兵法,既非文人纸上谈兵,也非一知半解 。如果说缺乏实战经验的他是个军事家的话有些过,那么说他是个出色的“军事学家”则名至实归 。然而,这个出色的“军事学家”长期困扰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难以作为 。
在杜牧30岁左右的英年时期,曾经被牛党党首牛僧孺赏识,得监察御史,任上也颇得意,然而昙花一现,此消彼长;另一方面,他在同样是他上司的李德裕那里就看不到好脸色了 。在牛李之争中,杜牧曾一时倒向牛僧孺,但李德裕也提拔过杜,当过杜牧的伯乐 。所以,杜牧迫于形势,忽左忽右,忽冷忽热 。
【揭大诗人杜牧是怎样一步步变成“官场变色龙”的】以人格的代价来换取升迁的机会,这种选择对心高气傲的杜牧来说,无疑是无比痛苦的 。但是,即便是他首鼠两端左右逢源,骨子里的孤傲还是被上司看穿了眼 。
他们都没有从心底把这个人才看定为自己的人 。相比那些彻底失魂、从精神上也成为变色龙的同僚,他所遭受的是逆淘汰 。史载,当牛党得势后,“凡(李德裕)所薄者,必不次拔擢之”,而唯有杜牧“远弃,其道益艰”,被外调到更远的桐庐 。由此可见,杜牧其实并不真正算哪一派,谁也不“待见”他 。
长达40年牛李党争,几乎贯穿了杜牧的一生,牛李党争结束了,杜牧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杰,在并不太平的世道,终生壮志未酬,升迁无望,报国无门,没有得到大展才华的一点机会,而渐次被废为一个官场的“变色龙”,毁在了窝里斗中,实在是太可惜了!
 标签: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