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他与鲁迅不和,却被鲁迅赞为最优秀的杂文家,并曾两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林语堂八十岁的时候 , 写了一个自叙:
有人问:“林语堂 , 你是谁?”他(林语堂)回答:“我只是一团矛盾而已 , 但是我以自我矛盾为乐 。 ”……他之爱中国和中国人 , 甚于所有的其他中国人 。 他很爱慕西方 , 但是卑视西方的教育心理学家 。
对于民国时期的人来说 , 林语堂就是当时的李安:两脚踏中西文化 , 既有两种文化之所长 , 也不避其短 , 在中西文化的矛盾冲突中游刃有余 。
他的作品《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等 , 最初都用英文写 , 可是写的完全是中国文化与精神 , 甚至在1940年和1950年两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
如果要找一个词调和中西文化的矛盾——当然也包括他自己的矛盾 , 他应该会选——幽默 。
鲁迅|他与鲁迅不和,却被鲁迅赞为最优秀的杂文家,并曾两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本文图片

在成为“幽默大师”之前 , 他是一个热血斗士
你以为一个提倡“幽默”的人 , 很有可能是一个阿Q式的人 。 但这样的人绝对与林语堂无关 。
1925年 , 北平政变 , 留学归国的林语堂走上街头 , 与一众热血市民联手反对警察 , 以自己早年苦练的投球技术向警察扔石头 , 当然他自己也被打的头破血流 。
怀孕的妻子劝他为了孩子不要再去示威抗议了 。 可是他总会等妻子熟睡 , 又偷偷拧起一袋石头出门去 , “用旗杆和砖石与警察相斗” 。
五卅惨案后 , 他和鲁迅同登军方黑名单:他排第十七 , 鲁迅第二十一 。
鲁迅|他与鲁迅不和,却被鲁迅赞为最优秀的杂文家,并曾两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本文图片

1927年10月4日摄于上海
后排左起:孙福熙、林语堂、孙伏园
前排左起:周建人、许广平、鲁迅
他用“幽默”与鲁迅争锋
林语堂在二十年代后期转向支持“幽默文学” , 并不是妥协与软弱 , 而是希望以另一种方式疗救国人的心性与灵魂 , 对抗“假道学充斥”的社会氛围 。
他说:“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 , 其文化必日趋虚伪 , 生活必日趋欺诈 , 思想必日趋迂腐 , 文学必日趋干枯 , 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 ”
然而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大谈“幽默” , 戳中了当时其他热血斗士的死穴——尤其是鲁迅 。
林语堂和鲁迅本来关系很好 。 当年林语堂执掌厦门大学文学院 , 曾经延请鲁迅任职 , 两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
鲁迅和林语堂都见惯时代风雨 , 前者是一个都不饶恕、痛打落水狗 , 后者是不再做梦、用幽默与性灵调节国人心性 , 结果两人只能越走越远 。
鲁迅坚持批评林语堂的“幽默”主张 , 但从未否认他的成就 。 在答复外国采访人员的问题“谁是最优秀的杂文作家”时 , 鲁迅列举了这样的名单:周作人 , 林语堂 , 周树人 。
鲁迅|他与鲁迅不和,却被鲁迅赞为最优秀的杂文家,并曾两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本文图片

没有幽默滋润的人 , 灵魂必定日趋顽固
在林语堂看来 , 幽默并不是捣蛋滑稽:“幽默是一种人生观点 , 一种应付人生的方法 。 幽默没有旁的 , 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 。 ”
与其说幽默就是笑笑而已 , 不如说是一种对待命运的态度:无论顺境逆境 , 只要给我的 , 我都欣然接受 。
年轻时他爱上了好友的妹妹陈锦端 , 但他出身太清苦 , 被陈锦端的父亲嫌弃 。 结果陈锦端娶不到 , 他只能娶了陈家隔壁廖家的二小姐——廖翠凤 。
你以为他会对自己的婚姻抱怨连连?恰恰相反 。 结婚之初 , 他就对妻子说:“把婚书烧了吧 , 因为婚书只有离婚时才用得着 。 ”他不计较之前爱没爱过妻子 , 反正婚后再恋爱也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