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彝在路上】彝乡行之夕多拉达

|【援彝在路上】彝乡行之夕多拉达
本文图片

援彝在路上
自2016年9月什邡启动援彝工作以来 , 共派出了200多位同志深入凉山州喜德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 5年来 , 各位援彝队员不忘初心、勇于担当 , 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 把对彝区人民的真心真情播撒在了喜德 。 什邡市融媒体中心开设了《援彝在路上》专栏 , 充分展示各条战线援彝队员们的风采 , 让更多人了解什邡的援彝工作 。 今天我们走进援彝干部人才, 听听他在喜德援彝背后发生的故事
彝乡行之夕多拉达
|【援彝在路上】彝乡行之夕多拉达
本文图片

越过小相岭的风 , 挥舞着有力的翅膀 ,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徜徉 , 目的就是为了去寻觅一个古老久远民族的过往 。 她是史册里蕴藏的墨迹如今依然在流淌 , 带给人们无法言说的美丽和惆怅;她是镌刻在灵关古道上的血泪与忧伤 , 留给彝人永远难忘的厚重和悲凉 。 如同濮莫妮依(注:彝族神话英雄支格阿龙的母亲)刺青过的慈母海 , 洽似支格阿龙(注:彝族神话英雄)射猎日月的层峦叠嶂 。 发源于昭觉泥地乡的孙水河日夜流淌 , 潺潺河水不知疲倦地诉说着这个民族的源远流长 。 惹杰(注:彝语小伙)吹响了葫芦笙 , 山谷中响起了那古老的悠扬 , 逗得对面索玛花头上的银饰一荡一荡;捏扎莫(注:彝语美女)拨动着的口弦嗡嗡作响 , 撩得阿黑哥们心里泛起了一圈圈的漪浪 , 是谁让他如此心慌?
我用脚步丈量着你诗画样的轮廓 , 俄尔则俄峰上的的杜鹃花含苞欲放 , 我梦想的枝桠如同雨后灵海边的松针一样 , 缀满了晶莹剔透 , 闪耀着星光 。 没有比玛牧特依(注: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的产物 。 在彝语里"玛"意为教育、训导、劝说之意 , "牧"意为智慧、明智、优良之意 , "特依"意为书、经 , "玛牧特依"就是"教育人们做事做人的经书")更波澜的心情 , 摇荡着六祖分支(注:据彝文文献记载 , 彝族在历史上 , 曾经历了洪水泛滥的时代 , 在战胜洪水之后 , 由始祖笃慕主持 , 将其子民分为武、乍、糯、恒、布、默六支 , 每两支人为一联盟形式 , 向一个方向迁徙、拓疆 , 将彝族先民分向各地 , 形成古代南中具有影响的民族 。 后世的彝族把这一次重大的历史活动称为"六祖分支")的回响;没有比支格阿龙更豪迈的模样 , 弓弦绷响 , 顷刻间就射下了五个太阳、六个月亮 。
司马相如正是有了从此经过后的一路查访 , 才撰写出了《上林赋》这样的绝世篇章;城西间歇泉水叮咚作响 , 不知当年在此首谱民族团结篇章的卧龙先生听了有何感想?昔日灵关古道的马铃声曾叮叮当当 , 如今似乎仍在山谷中回响 , 让人禁不住发问 , 当年“南方丝绸之路”该是有多么的辉煌 。 身披擦尔瓦(注:彝语音译 , 意为"披毡" 。 彝族传统服饰 。 流行于四川、云南大小凉山 。 用羊毛编织或编制成 , 有较好的保温避水性能)的阿黑哥们威武雄壮 , 天菩萨(注:天菩萨是彝族男子发型 。 彝族男子的"天菩萨"发型 , 是原始宗教崇拜的产物 。 在一个彝族男子的一生中 , "天菩萨"发型要经历了几次变化 。 小孩和未婚男子 , 在头顶前蓄一撮长发 , 彝语称"如比" , 是男魂居住的地方 。 结婚后的男子 , 请人在头顶梳辫子 , 辫子较短小 , 盘于头上 , 称"如且" 。 男人死时 , 如有子女 , 则把头前头发打成尖状物形 , 称"天菩萨" 。 而今 , 一般人不分阶段 , 把彝族男子发型统称"天菩萨")一如既往地保佑着他们的如意吉祥 。 每年的节日 , 他们都身着五彩的盛装 , 跳着欢快的锅庄 。 乌骨鸡、坨坨肉、荞麦粑…….无不让人齿颊留香 。 阿库乌雾(注:彝族著名诗人 , 代表作《冬天的河流》)的阿姆是否还在浣洗着那件红装?吉狄马加(注:彝族著名诗人 , 代表作《吉狄马加诗歌选集》)那青铜的树叶却依旧能发出千百次动人的声响 , 如同成昆线上的汽笛一样的嘹亮!海来阿木、山鹰组合、彝人制造...... , 他们的歌声如此的高亢 , 还夹杂着些许的忧伤 。 这一幕一幕的现在和过往 , 无不彰显出这个民族文化与精神疆域里的壮美 , 艺术情怀的宏广!夕多拉达啊 , 你的美丽竟是这么多生命的起伏跌宕 , 怎能不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