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书家字怎么写( 三 )


5.行书怎样写的又快又好二、从行书入手 怎样实现写字与书法分离呢?从一种简单的行书字体入手,能使它成为可能、成为现实 。
写字因为是给人阅读而不仅仅是欣赏的,为方便自己,需要流利;为方便别人,需要清楚 。楷书乃至隶书清楚而不流利,显然不能成为常用字体;草书流利而难辨认,便利自己,有碍他人;篆书则不易写不易识,如果用于交流则是害人害己 。
历来五种字体,只有行书,清楚流利,切乎实用 。吕叔湘先生说:“我们写字总是带点行书味道的” 。
自古有从楷书练起,先站稳再行走之说,时至今日,即使在书法课堂上,这也不再是不二法门了 。书法家多半把练楷书作为一种手段、一个过程,但事实证明,楷书写得好的行书并不必然好 。
比方悦,楷书尤其是唐楷着力强调起笔、收笔、折笔,如果用这种动作写行书笔划,就多半出现许多装饰性的笔触,我们把楷书起笔时顿笔出现的“钉头”之类称为“多余小动作” 。养成了顿笔习惯,就一定会影响书写速度、影响流畅;所以,如果考虑到自由和抒情,那么,楷书就不能充当基础训练的理想字体了 。
应该说,先学楷书有好处,但对学写钢笔字也有不良后果 。作为实用性的写字,我们认为,只要练好一种行书就够用了,没有自己的风格(但书写个性无疑是存在的,而且是无法避免的)又有什么关系呢?练成之后,可以省略些边笔写成行楷,也可以增加些连笔写成行草,足以适应日常各种用途 。
即使是单纯的书法创作,钢笔写楷、隶、篆也是吃力不讨好的、钢笔就是钢笔,钢笔就是用来书写流利美观些的手写体的,能写出些艺术味儿当然更好 。行书是实用字体,有一定的自由度,这恰恰又便于学以致用 。
从楷书人手,就会造成练字时写楷书,日常书写时写行书,学的用不上,学非所用,学、用脱节,除了对书写有爱好的人,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意味着多花时间、多吃苦头 。只有练习行书,才能学以致用,这是3S速成的重要依据 。
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 。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 。
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 。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 。
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 。
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 。”
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 。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 。
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 。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