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家族史怎么写

1.高姓家族历史以来都出过哪些名人高姓起源参考之一W*DLH0? M7S ]848 高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五大姓,总人口占百分之一以上,在台湾排名第二十九 。
高姓出自姜姓,出自炎帝之后,是西周时齐太公姜子牙的后代 。姜子牙的第六世孙齐文公赤,有一个儿子被封在高,称作公子高 。
公子高的孙子溪,是齐国的重要大臣 。他因为和管仲一起平定内乱,迎立公子小白为齐桓公有功,被齐桓公允许他用祖父的字为姓,从此姓高 。
高姓有许多是少数民族改姓而来的 。比如说,十六国时期,鲜卑族的慕容氏曾改姓为高;鲜卑拓跋部的楼氏,也有人改姓高;高丽族的羽真氏,也有人改姓高 。
全球王氏网R7] R m+V[%D 据考证,高姓最早出自河南,春秋之后在山东得到了很大发展,唐代时,高姓曾两次进入福建,并在清朝康熙年间,迁徙到台湾 。*^+{ |`3e!e_848 高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渤海,辽东,广陵,河南,渔阳,有继,京兆,晋陵,安平等 。
"_i5di|*k848 高适,唐朝诗人,德州(今河北景县)人 。他年轻时贫寒潦倒,后来从军边塞,晚年才官居高位 。
由于他熟悉军事生活,因此他的诗多反映当时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与岑参同为著名的边塞诗人 。《燕歌行》是他的代表作 。
Q$L%P(@9x9d-O\848 高姓起源参考之二全球王氏网HM1qmbI3` 高姓最早出现在古黄帝时期 。据中国最早系统记载姓氏来源的典籍《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官室 。”
《竹书纪年》:黄帝“居有熊” 。有熊,即今河南新郑 。
这说明上古时期河南已有高姓 。春秋时期,齐太公吕尚(即姜子牙)的六世孙齐文公吕赤有个儿子被封于高(今河南禹州市西南),称为公子高 。
公子高的孙子名傒,以他祖父的封邑为姓,叫高傒,其后代就姓高 。$X%DRs6q6n2j2?848 清朝张澍《姓氏寻源》云:魏龙骧将军、营州刺史高贞碑铭云:其先盖炎帝之苗裔,昔在黄唐,是为四岳 。
爰逮伯夷,受命于虞舜,暨吕尚佐周克殷 。俾侯齐国,世世勿绝,其公族有高子者,即其氏焉 。”
ASNC;_rx848 高姓还有一部分属其他姓氏改姓 。《北齐书》记载:“北齐文宣帝姓高名洋 。
当时有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人,改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姓高,其后遂为高姓 。”《魏书》又载:“后燕皇帝慕容之,本鲜卑族,自称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名高云(亦在河南) 。”
据有关资料记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复姓是楼氏改为高氏 。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性徐氏,因其父为高氏所养,又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姓,其后成为望族(见《中国姓氏起源》) 。
:jB|-Jj^.j#H848 东汉时,渤海太守高洪,因居渤海修县(河北景县),为当时望族,于孙传衍甚多,于是高氏便以渤海为郡号 。高洪的四世孙高褒为太子太傅 。
高褒的孙子高承为国子祭酒 。因此,渤海高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大族 。
后来,高洪的后裔有人移居福建 。至明末,有福建漳州府医士高寿觉迁日本长崎 。
寿觉的儿子高超方于1643年任日本唐大通事,因其属渤海高观之后,故改为日本姓名渤海久兵卫,成为日本人渤海氏 。高超方的次子高玄岱,号称“日本才子” 。
(见《炎黄源流史》) 扬州广陵郡三姓有高氏(后来十一姓也有高氏),为吴丹阳太守高瑞支系,其四世徒秣陵 。战国时期,楚威王相高固建五羊城(广州),自称齐园高氏之后,此后在广东发展繁衍 。
:v]sz!a848 唐初,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校去福建开辟漳州郡,其中有河南高氏参加;唐僖宗时,又有高氏入闽,传六世至高镔、高镒、迁居安平(福建晋江安海镇),其后裔再迁至南安埕边和安溪太平 。此支高氏的祖根也在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