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要大量刊登社会新闻、减少会议报道,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会议新闻历来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是党和政府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领导方式之一 。但长时间以来,人们普遍感到党报的会议新闻过多、过长,写法公式化,文字干瘪,空话套话很多 。
广大干部群众是否喜欢阅读党报,不但关系着党报办报方针、宗旨的落实,而且关系着党报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党委和政府喉舌的党委机关报,如何进一步突破会议报道的惯有模式,提高宣传报道的效果,更加充分地发挥党报的引导舆论、指导工作的喉舌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要提高会议新闻的可读性,应在形式、内容、写法上力求突破 。
1.选题:切入群众关注的焦点 报道中要注意把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党和政府的工作挂起钩来,把握好党和政府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与群众迫切需要的解决问题的共同点 。像医疗改革、住房改革、国企改革、下岗分流、再就业、物价等问题,既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又是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开展这方面的会议报道,我们就要从群众关心的角度,进行报道,加深党、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理解,引起双方的共鸣,这也是符合新闻贴近性原理的 。
从哪个角度切入才可将会议写活?采访人员首先要多角度全方位观察会议,吃透会议精神,然后再用自己的理性思维选择一个最能反映会议主要精神的角度,围绕主题展开叙述 。目前那些一看就让人生厌的会议报道,大多数是从正面切入,居高临下的,“他要求、他强调、他指出”的老套路,我们不是说这种角度不能用,而是不要滥用,在这方面,新华社采访人员郭玲春具有独特的手法,如写《在京八百作家聚会迎春》这篇短新闻时,以胡乔木同志的言行为主线,既录大会发言,也取席间插话;既写台上,也写台下,不时将作家们的感慨穿插其间,以此将言者、领导与群众联系在一起,深刻地反映了主题 。
2.采访:采访人员向读者换位 采访决定写作,要提高会议新闻的可读性,采访人员在采访的时候可以以读者的身份出席会议,这样才能把握受众与自身的共同心理、共同需求,也只有这样,采访人员才能“心入” 。3.导语:追求新颖,力戒呆板 在会议新闻导语中,要抓住核心事实来写,并充分考虑到能吸引读者 。
一是在导语中要突出鲜明的个性 。在导语中突出个性,就是要考虑身份、职业方面的特色来写,如1989年11月2日新华社报道的《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双先”受表彰》的导语:“长期在幕后默默奉献的电影放映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今天上午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 。
他们在今天开幕的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经验交流会上受到表彰 。”人们一般常提电影演员明星,而把电影发行放映工作者,这些长期在幕后默默奉献的人也称为令人瞩目的“明星”,这就是此工作会议不同的地方 。
作者敏锐地抓住这一特点来写,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二是在导语中要增加一定的信息量,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向受众传递更多的信息,这也是受众的需要所决定的 。
三是在导语中要突出新闻事实的主旨 。四是在导语中也允许环境气氛的描写 。
在有的采访人员看来,环境气氛的描写是无信息语言,是可以挤掉的水分,这 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它并不全面,在一定的情况下,环境气氛的描写也能不露声色地把事实意图灌输给读者 。4.篇幅:以“短”字为目标 有的采访人员写惯了长篇报道,一动笔就是几千字,现在要写几百字的短文,就不适应了 。
- 输液反应护理记录怎么写
- 采撷生活中的浪花怎么写
- 谷川片假名怎么写
- 来自用英语怎么说写
- 生产主管述职报告怎么写
- 采购部工作计划怎么写
- 动员大会总结怎么写
- 植物生长记录表怎么写
- 书法声字怎么写
- 高中成长足迹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