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 笑果的开设了一个新栏目“编者言” , 在栏目介绍的最后写:“很有可能的是 , 即使看了这个栏目 , 还是不了解他们 , 不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 , 写过什么热搜金句 。 这都没关系 , 至少你能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有趣的人 。 ”
这也正是《怎么办!脱口秀专场》的重要意义之一 。
对许多观众而言 , 这些脱口秀演员的日常状态、工作模式 , 永远都还有“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想法和空间 。 例如 , 观众可以破除猜想 , 看见编剧们筹备演出 , 为演出嘉宾们写稿、想段子的过程 , 看见这些舞台上的爆梗是如何产生的 。 成龙第一期专场里的金句 , 说元宇宙是“元龙、元华、元彪、元秋” , 就是杨蒙恩和杨笠在编剧部讨论时的灵光一现 。
对演员自己来说 , 这或许也是一场“再发现”的过程 。
杨蒙恩在接受采访时说 , 脱口秀演员的日常工作是不坐班的 , 大部分时候只会在演出和节目现场和同事们碰面 , 经过这次的节目录制 , 和一些原本没那么熟悉的同事友谊升温 , 话题逐渐深入到私人领域 。
除了收获了额外的友谊 , 他们在文本创作上也多了一些新的尝试 , 笑果一直在推广的漫才 , 节目中也有了更多的组合形式 , 甚至3人、4人漫才——这或许也是生活带来的火花 。
“真人秀”的多面性
脱口秀演员要做真人秀 , 有天然的优势 。
综艺节目需要“综艺咖” , 他们的职责就是抛梗造梗、制造节目效果 。 而脱口秀演员们平时在日常工作里聊天、讲段子 , 也和这一职责无限相近——运动会表现差 , 模拟应聘时被嫌弃都没关系 , 聊天的时候让话落到地上冷场、接话没能引起一片笑声 , 才是自身职业上不允许的失误 。
李诞给竞聘编剧部主任的人“画饼”可以提要求 , 王建国、杨笠、庞博直接开始规划他的财产分割 , 被李诞用“离婚都没分这么多”的金句反驳;王勉在第二期作为实习生加入 , 刚到前台就被杨蒙恩和呼兰撬走200块 , 之后还要在全员面前羞耻地再现一遍春晚节目;最后一期述职评分环节 , 为了不当倒数第一 , 王勉和杨蒙恩“针锋相对” , 纯为了扣分在批评卡上写了对方的名字……
这就将整个真人秀的部分嵌入了一个情景喜剧式的场景 , 1992年有《编辑部的故事》作为国产情景喜剧的开山之作 , 30年后 , 观众依然能从“轻轻松松宇宙最强编剧部”里找到乐趣 。
更何况 , 节目设置了每期都会从脱口秀演员们之间选出两名主任 , 职场内部关系的变更增加了更多的话题性 , 也能凸显每一期的差异化 。 徐志胜从一开始就对主任之位“野心勃勃” , 还设计拉拢“真领导”程璐获得更多支持 , 结果成功上位之后第二期就被集体弹劾下岗 , 这种戏剧性让节目里的同事和屏幕外的观众一起笑出了声 。
除了在编剧部内部的生活 , 《怎么办!脱口秀专场》也没有将所有脱口秀演员强行固定在室内的单一环境 , 而是安排了其他的环节增加每期节目的丰富性 。
情景喜剧要求故事独立成章 , 经典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甚至每期故事都取材于当时的生活热点 , 而《怎么办!脱口秀专场》也根据每期聚焦的社会话题不同 , 设计了不一样的真人秀内容 。
警察专场、服务业专场 , 就要走进相应的行业进行实地体验 , 在街边发反诈宣传单 , 坐上电瓶车去送外卖;健康专场和社交专场 , 形式就变成了观察讨论 , 请来专业的嘉宾进行心理测试;体育专场就举办趣味运动会 , 毕业专场就在编剧部内模拟研究生面试和工作入职面试的场景 , 影视专场更是真的分成两个剧组 , 让脱口秀演员们上岗当起了导演摄影场务和影片主角 , 亲身体验拍摄了两个视频短片……
- 脱口秀大会5|《脱口秀大会5》思文回归,网友:期待脱口秀太后和大头battle
- 孕妇晚上呼吸困难怎么办才好呢
- 两岁宝宝说话晚怎么办
- 小孩皮肤干燥脱皮怎么办
- 身上静电太多怎么办 身上静电太多怎么办
- 三岁宝宝发烧39度怎么办 三岁宝宝发烧39度可以吹风扇吗
- 男人举而不坚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 小孩偏瘦怎么办呢 小孩偏瘦怎么治疗
- 千层蛋糕没有低筋面粉怎么办
- 冬天吃水果太凉了怎么办 冬天水果太冷了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