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送辛渐的诗怎么写( 二 )


5.芙蓉搂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天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注释】:
1. 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
2. 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 , 镇江一带也称楚地 , 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
【韵译】:
迷蒙的烟雨 , 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 , 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 , 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 , 坚守信念!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 ,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 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 , 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 , 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 , 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 , 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
但是 , 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 , 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 , 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 , 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 , 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 , 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
清晨 , 天色已明 , 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 , 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 , 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在辽阔的江面上 , 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 , 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 , 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 , 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因为友人回到洛阳 , 即可与亲友相聚 , 而留在吴地的诗人 , 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 , 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 , 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 , 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
参考资料:?si=1&wtp=wk
6.芙蓉城送辛渐把这首诗编成一个送别故事故事的内容是那天夜晚 , 长江上秋雨绵绵 。
而明天 , 王昌龄在芙蓉楼给好友辛渐送别 。雨 , 在长江上萧萧落下 , 十分凄凉 。
清晨 , 当第一丝的曙光划破了黑暗时 , 王昌龄怀着沉重的心情起床了 。他的心情非常地沉重:辛渐去了洛阳后 , 还会回来看望我吗?到了芙蓉楼 , 辛渐已在椅子上等候多时 , 王昌龄多么想留住辛渐啊!朝夕相处了这么长时间 , 友谊天长地久 。
难道就这么一走了之吗?“朋友 , 一路保重!”王昌龄含泪说道 。“再见!我会记得你的 。”
望着辛渐远去的背影 , 王昌龄热泪盈眶 。一阵凉风飘过 , 落叶纷纷飘落 。
辛渐回过身来 , 颤抖地说:“还有什么事要转告洛阳的亲友吗?”王昌龄含泪说道:“如果罗样的亲友提到我 , 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 , 晶莹剔透 。”辛渐渐渐走远了 , 模糊的背景渐渐消失在了旷野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