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字金文怎么写

1.如何学习金文呢写金文,同学习其他书体一样,大体分临摹、创作两个阶段 。初学者应从临摹入手,如造型掌握不住,则宜先摹后临为佳 。临书切忌贪多,初学应制定一个课字规划,每天课几个字,要求达到认识、写准、记牢的程度 。假设一天课三个字,深印脑海,能准时反映出来,那么半年就可熟习五百多字,就是一个飞跃 。学书贵在持之以恒,古人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此之谓也!
当临写达到相当水平时,便可以进行创作练习 。创作包括有创作意识的临书与集字创作 。
有创作意识的临书应摘临铭文一段,先研读铭文,选取其中有意思的一段,要起止段落词句完整,乃是临书佳构 。
集字创作比临书艰难得多,要有较好的文学基础和书学基础 。假如写一首诗、一阕词或一副对联,用金文书写,首先要从金文中选集文字 。选集过程中,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如《古籀汇编》、《金文编》、《说文解字》、《词源》等,都是最常见的,学者当悉以备之 。金文使用时期漫长,书风众多,集字要留心风格相近的字 。集字完成以后,必须进行吸收消化,多下功夫,才能写成一件风格统一的书法作品,使之成为一件好的创作 。“集千家米煮一锅粥”,就是这个道理 。若文字集成后不加消化,只是照抄,即使文字没错,也不过是一件七拼八凑的“百衲衣”(即和尚穿的袈裟),终欠协调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说:“文章最怕百家衣 。”书法作品,尤其如此 。
写金文当然要着重临写,临写的目的是要理解金文与运用金文 。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读一点古籍,如《诗经》、《史记》等,以理解一些古代历史与古代词汇,这就是书外功夫的艺术修养,是一辈子学不完的事 。
如此众多的金文,写哪一种好?可选择自己喜爱的书体学习(初学以端正的入手为宜),熟悉一种后,再攻习另一种,不求多而求通,熟悉几种铭文以后,自然融会贯通 。在这个基点上顺流而下学习小篆、汉隶,或其他书体,将获得驾轻就熟、顺手畅心之乐趣 。
2.农的金文怎么写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 。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
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