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俗词怎么写

1.什么叫俗词举例说明,不好解释 “爬灰”,也作“扒灰”,其意思都一样:就是指公公跟儿媳妇通奸 。
那为什么会称之为“爬灰”,而不是其他什么词,这里有什么典故呢? 在正式开讲之前,先讲一个小笑话 。那是知识青年刚刚下乡插队的时候,这天轮到两个男知青做中饭,手忙脚乱地淘好米、加了水,准备点火烧的时候,才发现灶膛里的灰太多了,不清理掉根本没法烧饭,但又没有工具,于是知青小Z急冲冲地去相邻的老乡家借 。
当地老乡们民风淳朴,是十分愿意帮助知青的 。说来也巧,知青去借的那家正好是新媳妇在家,那知青打了招呼就说:“问你借个扒灰的 。”
不料那女的涨红了脸,不说借也不说不借,只是一个劲地说“什么?什么?”小Z开头以为她没听清楚,便大声重复了一下 。不料那妇女还是“什么、什么?”这下小Z认为她听不懂,于是又是手势又是解释,谁知那女的依然如此 。
这使得小Z纳闷了:平时关系都不错,借些工具都十分爽快,怎么今天借个扒灰的这么难?说话间左邻右舍都围了过来,问是怎么回事?小Z一说,大家哈哈大笑,一个婆娘顺手拿了个掏灰的工具给小Z 说:“是不是这个?”小Z 一看,当然不错,连说“是的是的,谢谢 。”那婆娘教育他道:“这是‘掏’灰的,不能叫‘扒’灰的,‘扒灰’是肮脏话,不能说,‘大学生’(当地人一般称呼知青为大学生)连这个也不懂?”这下弄得小Z脸红耳赤了,也不管是“扒灰”还是“掏灰”,赶紧拿了回去掏灰好做中饭 。
吃中饭时大家议论起这件事,有知识面较宽的同学解释说,她们可能是误会成那个“爬灰”了 。这时小Z才明白过来,心里暗想:去问新媳妇借什么“扒灰”的,不套上个调戏妇女的帽子也算是万幸了 。
这并不是小Z过虑,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话又说回来,即使如此知青也没有解开为什么公公与儿媳妇通奸称之为“爬灰”这个谜?原来这里有一个典故,是从大文学家苏东坡先生那儿传来的 。
话说这苏东坡中年丧妻,一直未娶 。他忙于公事和写作一晃许多年就过去了,转眼儿子就娶妻生子了 。
偏偏苏东坡一代英才,聪明绝顶,才华横溢,而他的儿子却庸碌无为,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 。一天,苏东坡的儿子又出去玩乐去了,苏东坡一人在书房里坐着,呆呆的思考问题 。
这时,他的儿媳妇见公公一人在书房里苦思冥想怪辛苦的,就给公公端了一杯茶上来了 。儿媳妇这天穿着蝉羽般透明的白纱的裙子,端着茶杯走到苏东坡的身边,轻声地叫道:“爹爹请喝茶!”并且含情脉脉的看着他 。
这儿媳妇其实也是个才女,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通,之所以嫁到苏家就是对苏东坡的崇拜才嫁过来的 。来了之后才发现他的儿子这样的平庸,很是落寞失望 。
早就对苏东坡倾慕不已,今天有机会了想和公公亲近一下 。苏东坡正在沉思之中,见儿媳妇走过来,两眼愣愣的看着她,看着儿媳妇的纷红的脸蛋,婀娜的身姿,含情的双眼,他突然有点忘乎所以,飘飘然起来 。
就在他心猿意马时,突然记起这是儿媳妇顿时脸红了起来 。儿媳妇就问道:“公公为什么脸红?” 苏东坡也不答话,接过茶杯,用食指快速在书桌上写了两句诗:“青纱帐里一琵琶,纵有阳春不敢弹” 。
因为苏东坡为人懒惰,长时间不抹桌子,所以桌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那字迹看得非常清楚 。儿媳妇看后也用手指快速在后面又续写了两句:“假如公公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 。
写罢红着脸就跑了 。苏东坡正看得得意洋洋,他的儿子回来了,见父亲看得那么高兴就问道:“父亲,看的什么?” 苏东坡吓了一跳,忙用袖子将桌子上的字迹擦掉,说:“我什么也没看,我在扒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