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要“天人合一”去拯救西方,杨振宁认为近代科学摆脱了这个( 二 )


季羡林对“天人合一”的理解过于简单偏颇 , 还赋予人与自然和谐、保护环境 , 可持续发展等等意义 , 实际上严重脱离了“天人合一”的本义 。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天”很少指称大自然 , 将“天人合一”仅仅诠释为人与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表达 , 事实上相当片面和肤浅 。
|季羡林要“天人合一”去拯救西方,杨振宁认为近代科学摆脱了这个
本文图片

历史学家葛剑雄认为 , 所谓“天人合一” , 是指天意决定人事 , 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 。 君主是“天子” , 由天意确定 , 也代表天命 。 君主如有失德 , 或治理不当 , 或人事有悖于天意 , 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 (葛剑雄《古今之变》)
“天人合一”之“天”主要有神灵之“天”、义理之“天”、人格之“天”;“天人合一”之“人” , 或为人力、人道、人为、人欲 。 历代对“天”的诠释 , 冯友兰概括为五种:物质之天、主宰之天、命运之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 。
“天人合一”早期思想 , 是人对自然的顺应与屈从 , 《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 , 率民以事神 。 ”后来“天人合一”逐步发展演绎 , 经过孟子的性天相通观点与董仲舒的人副天数说 , 到宋代的张载、二程达到成熟 。
|季羡林要“天人合一”去拯救西方,杨振宁认为近代科学摆脱了这个
本文图片

学者徐友渔认为 ,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实际上是一种神学目的论 , 并不是生态伦理 。 他说:“其实 , 把‘天人合一’说成是生态伦理或自然保护哲学是曲意解释 。 这个观点最早出现时 , 天是一种人格神 , 在汉朝董仲舒那里天是百神中之大君 , 天人合一论是一种神学目的论 。 只有在庄子那里 , 才勉强符合上述解释 , 但它从未起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的作用 。 ”(徐友渔.《90年代社会思潮》)
季羡林想用“天人合一”去拯救西方 , 解决生态危机 , 有点自作多情 。 季羡林可能不知道 , 我们天天喊着天人合一 , 世界碳排放总量却是居世界第一 , 我们的环保压力比西方大得多了 。 20世纪60年代以来 , 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引发了西方社会的强烈反响和普遍的关注 , 西方环境保护运动和绿色和平运动的发展迅速 , 生态伦理思想的诞生 , 促进了环境立法 。 环保问题 , 已经成为西方打压中国的重要工具 。
|季羡林要“天人合一”去拯救西方,杨振宁认为近代科学摆脱了这个
本文图片

“天人合一”思想不是中国独有的 , 季羡林承认印度也有 。 北大的王铭铭也说过 , 有欧洲人认为 , 他们的祖宗也是“天人合一”的 。 (王铭铭《天人合一”与“他者”:为回应某些论述而做的准备工作》)
【|季羡林要“天人合一”去拯救西方,杨振宁认为近代科学摆脱了这个】历史学者何兆武指出 , “天人合一曾被有些学者认同为中国哲学的特征 。 但古今中外又有哪一家的哲学不是以指向天人合一为自己的归宿的呢?甚至于不妨说 , 凡是不归本于天人合一的 , 就不是哲学 。 所以天人合一并不属于某个民族或某个哲学家的特征 。 它是一切哲学家的本质和鹄的 , 问题只在于各有其不同的思想方式和论证 。 ”(何兆武《关于康德的第四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