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三珍解说词怎么写( 二 )


淇河在淇县境内45公里,迄今为止,我们在淇河沿岸(淇县辖区)发现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1处,仰韶文化遗址9处,龙山文化遗址25处,殷商文化遗址22处,卫文化遗址13处,还有前嘴石窟、青岩绝石窟、五里井石窟、石佛寺田迈造像、陈婆造心经浮图等及宗教文化等遗存 。从而扣开了淇河文化神秘的殿堂,揭开了朝歌文明的盖头 。
1979年淇县在高村镇花窝村淇河西岸发现了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 。把淇县的文明史向前推移了四千多年 。
出土文物证明,早在七千多年前,淇河儿女就在这里制陶耕耘,繁衍生息 。花窝遗址是迄今发现为数不多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之一 。
在豫北地区是首次发现 。这对填补仰韶文化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历史空白和探索仰韶文化的渊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为研究新郑裴里岗和邯郸磁山文化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也说明豫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有着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更说明淇河文化的渊源 。
该遗址已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河岸遗址在高村镇石河岸村淇河南岸,是一处保存完好的仰韶文化遗址 。
总面积24500平方米 。出土器物有鬲、瓮、罐、尖底瓶、陶环、骨针、鹿角、兽骨,还有石斧、石刀、石凿、石锛等 。
【淇河三珍解说词怎么写】1963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礼河屯遗址北距淇河200米,是一处保存比较完好的龙山文化村落遗址 。
在距地表3米处发现了白灰面房基 。出土了石斧、石铲、石凿等,还有陶罐、盆、瓮、豆等器物 。
殷商文化是典型的淇河文化 。早在三千多年前,古都朝歌这颗璀灿的明珠,就矗立在淇河之畔 。
曾为殷末四代帝都、卫国国都,先后作都城近500年 。殷商文化可以说是淇河文化中最亮的闪光点,殷辛王缔造了朝歌这颗璀灿的明珠 。
风雨沧桑,时代变迁 。迄今,在朝歌大地上殷辛时期的文化遗迹随处可见 。
摘心台:在城内,是纣王观朝涉、摘比干心处 。原名摘星台,意即台高,登临其上可以摘星揽月,比干在此摘心后易名摘心台;折胫河:在城西里许 。
古称奥水、阳河、勺金河 。是纣王观朝涉折樵夫胫处;鹰犬城:在县城东北十八里古城村,是纣王狩猎的处所;酒池:在县城西北十五里的大洼村,是纣王贮酒及观牛饮处;鹿台:在县城西南十华里处,是纣王积财之所 。
《史记》注疏云:纣王建鹿台七年而就,其大三里高千尺;朝歌寨:俗称老寨,在县城西十五华里朝歌山上,与鹿台毗邻,是纣王屯兵之地;纣王殿:在县城西北四十华里的纣王殿村,为纣王屯兵之所;郊台:在县城北十三里的冯庄村西,是纣王郊祭的地方;北海子:在县城北二里的三海村,是纣王育禽兽之地;凉马台:在县城南十里十三里堡村北,是纣王养马的地方;纣王墓:俗称纣王窝,在县城东十五华里的淇河西岸,纣王死后葬于此 。武王伐纣之后,朝歌成了西周王朝卫国的都城 。
那么卫文化更丰富了淇河文化 。迄今朝歌大地上还保留着卫国故城遗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万多平方米的卫国冶铁遗址;面积广袤的制骨作坊 。
但更具有代表性的当数《诗经·国风》中的诗歌 。采集淇河两岸的达39首之多,其中直接咏及淇水的就有6首,如《淇奥》、《氓》、《竹竿》、《桑中》、《泉水》等 。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淇水悠悠,桧楫松舟”、“淇水荡荡,渐车惟裳”、“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等诗句脍炙人口,久唱不衰,世代留传 。诗言志,这些诗歌言简意赅,比兴得体,讴歌了一代淇河骄子,抒发了淇河儿女的爱国热情、记叙了淇河儿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