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字尊重怎么写

1.谈书法家该如何尊重书法有一天和朋友一起聊天的时候,有位朋友跟我说:在当今的书法领域,书家要是能够做到对书法之尊重胜过对己之时,也可称得上懂得书法了 。
我认为,这话说的道理,因为尊重书法,就是尊重了中国文化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不懂得书法的中国学者,至少是位对中国文化不具备完整认识的学者,也就是说,中国文化是非常讲究师承关系的,书法则更为看重此一点 。
这些年来,正是因为让我特别钟爱书法,所以它已成了滋养我生命的甘泉,应当说,与笔墨、碑帖一起走过了二十多年 。然而,对于我来说,写了这些年的字,越来越认识到学习书法其“临悟参半”的重要性,确实能让人化古为今,得心应手 。
在我看来,书家如何尊重书法,关键是要弄懂临就是临帖,悟就是参悟的道理,从辩证的角度看,两者关系密不可分,互为补充,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长期坚持不懈,用心实践锻炼,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学书法的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吧 。的确,学习传统,临摹经典是伴随每一个书家一生的功课,也是每一个书家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
尊重书法,首先,要做到临帖就是与古人对话、交流思想,是继承传统、学习传统的主要方法;其次,临帖是创作的基础与前提,喻之于战,临帖是没完没了地练,创作是摧枯拉朽地快;再有,创作是个人知识、经验、追求、思索与智慧的综合产物,它不是空中楼阁,它产生的背后是大量积累 。事实上,这二者之间往往出现断层,而连接它们的就是思索与智慧 。
如果说古法是源,那么书法作品中,也就没有传统,也就没有法源,也就不足去观,因为法是从古代经典的碑帖临习中获得,每临一帖,始重形似,书家不但要从中学会古人的用笔变化,掌握结体奇特之处,而且还要临到后来神形兼取,能够背临,当临帖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如何出帖,同样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临不是目的,一味摹帖,越临越俗,越临越死 。要想使书法作品产生变化,写出新意,就必须参悟,在临中悟,在悟中临 。
前人云:“规矩因学而成,变化由悟而出”正是这个道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吐故纳新,才能达到“入则重规叠矩,出则奔逸绝尘”的艺术境界 。说到底,书家要在“悟”字上下功夫,我学书的体会,就是一要多读帖,学会分析研究 。
也就是说,每临一种碑帖,先要对该帖的作者、时代背景、创作的心境作一大致的了解,对其风格特点、用笔和章法深入揣摩,以求能在临摹过程中领悟到前人的妙处,避免照葫芦画瓢,失去原帖的神韵 。对古帖中的用笔结字“烂熟于心”,这样,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表现出自己的创意,保证作品艺术性的完整 。
二是要博采众长 。在专攻一家基础上,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意趣以及不足之处有目的、有选择地临摹各家之书,集众长于我,这就是始能“融天机于自得,会群妙于一心” 。
既要博采古人之长,又要特别留心学习当今优秀书家之长,当然,各种帖的风格有别,主要区别在用笔和结体上,精研熟临,用笔的丰富,结体的变化,就会不期然而然地出现在你的作品中,古人说的“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方不变谓之布斗,圆不变谓之布环”的雷同现象就会避免 。就会使得各种碑帖的字型结构悉数储存在你的脑子里,创作时,或方,或扁,或长,任你取舍,就可以根据章法需要,灵活运用,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 。
三是要多读书 。中国传统书法向来讲究高格调、大气象,非常强调书法家的综合素养,如果书家不通文理,只知写字,则难以达到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