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宽赞怎么写

1.《倪宽赞》的翻译褚遂褚遂良本
唐褚遂良书《倪宽赞》,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5.6厘米,横176厘米 。藏台湾故宫博物馆 。
《石渠宝笈》载:帖高七寸七分,横五尺二寸七分,字共五十行,满行七字 。卷后有赵孟坚、邓文原、柳贯、杨士奇、钱溥等人跋记 。赵氏跋称:“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
这件墨迹与褚书碑版相比,风格是一致的 。其用笔富于变化,气均力匀;在处处表现运锋着实的同时,也往往参用轻盈飘洒、灵活自然的笔墨 。
起笔轻捷,收笔沉着,主要笔画适当地伸展,给人以笔势翩翩、萧洒大方、平和闲雅、神爽超迈的感觉 。
王世贞评褚书曰:“一勾一捺有千钧之力,虽外拓取姿,而中擪有法 。”由墨迹观之,尤为明显 。作为初唐书法,不能不具时代的特征,或学钟繇之体而古雅,或师逸少之法而瘦劲 。无怪苏轼说:“清远萧洒,微杂隶体 。”赵孟坚说:“褚《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胡广说:“观《倪宽赞》笔势翩翩,神爽超越,大胜家侄帖诸刻,诚可为希世之玩也 。”吴宽也说:“书家谓作真字能寓篆隶法则高古,今观褚公所书《倪宽赞》益信 。”
董其昌本
《仿颜真卿法〈倪宽赞传〉》卷,明,董其昌书,绢本,行楷书,纵36.8cm,横1579.7cm 。
卷未款署:“褚遂良有此帖,颇类八分,余以颜平原法为之,山谷所谓送明远序非行非隶,屈曲瑰奇,曾得百一耳 。董其昌 。”
钤“董玄宰”、“董其昌印” 。
鉴藏印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御书房鉴藏宝”等 。
此卷所书内容取自班固《汉书》卷五十八,讲述的是汉武帝求贤用贤,广得天下奇士之情形 。唐初名臣褚遂良晚年曾书写过此帖 。国家要兴盛,朝廷就必须广揽各方人才,董氏当时仿颜真卿法书写此卷,是寓有一定的社会内涵和现实意义的 。
该卷用笔沉着劲健,结体端严中寓潇洒飘逸之致,颇有唐颜鲁公之法度,为董氏书法已臻佳境时的巨制 。
该卷清时入内府,《石渠宝笈》初篇著录 。刻入《三希堂法帖》卷三十一、三十二 。
释文
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 。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 。群士慕向,异人并出 。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 。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孝宣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艺,招选茂异,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弘成、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褒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尹翁归、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皆有功迹见述于世 。参其名臣,亦其次也 。
2.倪宽赞的介绍《倪宽赞》,又作《儿宽赞》,传褚遂良楷书墨迹 。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4.6cm,横170.1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历代多认为本帖是褚遂良晚年作品 。近代学者则以其文中之避讳用字习惯,与唐代情况不类,且用笔亦与褚书有所出入,结构较似欧体,认为是宋代临写 。本帖笔划疏瘦,顿挫生姿,笔意翩翩自得,秀丽美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