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怎么写( 四 )


刘邦手下的谋臣刘敬(娄敬)向刘邦建议与匈奴“和亲”,其基本意图是:以嫡长公主嫁给匈奴的首领冒顿单于,厚备奁资,每年再馈赠一些汉朝所剩余的而匈奴所缺乏的絮缯酒米等礼物给冒顿,以缓和匈奴的侵扰 。刘邦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想采纳,但吕后死活不同意 。
吕后为什么不同意呢?《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列传》有一段记述,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地道出了个中缘由: (上)欲遣长公主 。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柰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 。
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① 很明显,吕后之所以不同意,一是按照刘敬的建议,嫁给单于的嫡长公主,唯一的人选只能是吕后所生的女儿鲁元公主 。
可鲁元公主偏偏是吕后的独生女,母女情深,吕后舍不得她远嫁;二是作为少数游牧民族之一的匈奴给吕后的印象太坏,吕后瞧不起他们,谁愿意把女儿嫁给自己讨厌的人呢?不过,吕后反对的,毕竟不是和亲的盟约,而是鲁元公主的出嫁,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吕后用一个女人的眼泪或者说是一个母亲的眼泪征服了刘邦,迫使他不得不用一个假公主滥竽充数,完成了与匈奴和亲的计划 。这段记述,我每读一次感慨一次 。
一部《史记》关于吕后的文字,我认为,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名,不隐恶”的写作主旨 。司马迁以客观的笔触写了吕后的嫉妒残忍,比如她对待戚夫人;写了吕后的果断刚毅,比如她杀韩信;也写了吕后贤妻良母的一面,比如她照料孩子老人、下田耕种,特别是吕后反对鲁元公主出嫁匈奴的这段文字,尤具典型性,把吕后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微妙的心理变化、复杂的情感波澜揭示的淋漓尽致 。
在太史公的笔下,吕后无疑是一个敢恨敢爱、敢做敢当的女性形象 。不过,在刘邦首倡的这第一次和亲时,吕后毕竟处于被动的角色,她真正以汉帝国掌门人的身份主持与匈奴和亲,是在刘邦死了以后 。
对此,《史记》和《汉书》都有所记述,但一简以繁,不尽相同 。那么,吕后是怎么与匈奴和亲的呢?《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是这样记述的: 高祖崩,孝惠、吕太后时,汉初定,故匈奴以骄 。
冒顿乃为书遗高后,妄言 。高后欲击之,诸将曰:“以高帝贤武,然尚困於平城 。”
於是高后乃止,复与匈奴和亲 。② 不难看出,吕后的态度是坚决而强硬的,那就是:用武力打击匈奴,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
吕后强调的原则显然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这一点完全符合吕后一贯的为人性格和处事作风 。
但在大臣们的劝说下,吕后最终打消了武力解决的念头,同意“复与匈奴和亲”,可是,吕后是通过什麽具体的措施“复与匈奴和亲”的呢?司马迁没有详细交代,他使用的是模糊语言,一笔带过 。但《汉书》在《史记》的基础上,却详细地记载了冒顿和吕后往来书信的内容,不过,详细的似乎变了味儿 。
我们且看《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记述的有关内容: 孝惠、高后时,冒顿浸骄,乃为书,使使遗高后曰:“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 。陛下独立,孤偾独居 。
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高后大怒,召丞相平及樊哙、季布等,议斩其使者,发兵而击之……季布曰:“……夷狄譬如禽兽,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 。”
高后曰:“善 。”令大谒者张泽报书曰:“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 。